”啊!“将军惊叹了一声,忙问道,”她是得什么病死的?“
”这,俺就不知道了。“
父子的谈话被电话铃声打断,就此结束。
不多日,将军打发黑儿参了军后,又接来了老母,在泉城欢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在将军的心中,他是欠了母亲一笔帐的,而在母亲的心中,也有一腔对不住儿的心酸。
为迎接母亲,将军特意准备了一盆仿家乡的炭火,为母亲除去途中的寒意。
在这盆炭火旁,将军和母亲又接着先前和儿子的话题谈开了。
”娘,这次来,俺该对你老尽孝了。有些家中的情况,俺想问一问?“
”孩子,家乡变化了。你要问什么?娘都告诉你!“
”俺想问,黑儿他娘还在不在?“
许母也正为此事而来,没想到儿子却先于她问起了此事。母亲没有正面回答,这时,只见她把那双小脚,伸到了炭火盆上方,道:”孩子,你看,俺脚上穿的,正是黑儿他娘做的鞋!“
将军愣了:”那她在?“立刻骂道,”这个黑娃儿,怎么他娘没死,说是死了。小子诓老子,天理不容!“
将军怒发冲冠,停止和母亲的谈话,随手操起身旁的话筒,要挂到儿子所在的连队,想狗血喷头地痛骂儿子一顿。
”世友,你不该骂他,应该骂俺!“母亲道。
”娘,你这话怎讲?“将军莫名其妙。
”世友,你莫急,听俺慢慢说。黑儿他娘,由俺作主,另嫁他人了。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你离家这么多年,不捎一字一信,谁知你是死还是活?娘还以为你是死了呢!没办法,娘作了主,要骂,还不该骂娘。“
娘说着说着,声泪俱下了。灾难的年代有多少心酸的往事!
”娘,你做得对!这怎能怪你?她嫁了,也不能怪她。“许世友说到这里,转而又道,”娘,儿也有一心事,想给你老说。俺没有来得及和你老商量,俺也另找了一个。“
娘擦把伤心的眼泪,说:”孩子,这也不能怨你。“
”娘,你说了。俺们二人是两不怨。“将军开怀大笑。
”对,两不怨!“母亲也会意地笑了。
母亲又讲起了儿媳如何好,如何孝顺她:”听说俺要到你这里来,连夜给娘做了一双合脚的布鞋。“
将军听了,感叹不已。历史留给他的遗憾将是永世难忘的。
”娘,你要好好在俺这里住下,俺要孝敬你白头到老。你一生为儿女吃的苦太大了。“
”孩子,你是个孝子。娘住下不走啦!“
这天晚上,新的儿媳田普同志,她理解将军的深情,亲自下厨掌勺,为婆婆做了一桌家乡风味的饭菜,庆贺婆婆的到来。
”吃吧,妈。这些都是为您老特意做的。“儿媳把一块鲜鱼夹到了婆婆的碗里。
面对这一桌味香色鲜的鸡鸭鱼肉,母亲感动得说不出一句活来。半晌,她抖动着嘴唇,发话了:”世友,俺问你,这桌菜要破费多少钱?“
将军没有答话,风趣地伸出了五个指头来。
母亲吃惊了:”五元钱,够我们山里人一年吃盐的钱了。你官当大了,也不要太破费了,天底下还有很多吃不上盐的穷苦人。“
”娘,你老莫算帐啦。你吃得好,咱全家高兴。“儿媳道。
晚饭后,儿媳又特意为婆婆买来了一身新衣,让母亲换下粗布衣衫。娘不依:”这衣裳,棉花是俺自己种的,线是俺亲手纺的,布是俺登机织的,俺穿上它舒适。“
第二天,将军的很多部下,听说司令员的母亲到来,纷纷来看望受人尊重的老人。可老人却躲在二楼上的阁室里不肯下来。将军上楼去请,母亲对他说:
”俺一个山里老婆子,干啥叫那么多人来看!在这个家,成天没活干,俺不能呆,还不如在乡下舒适。“
这位统帅三军、说一不二的将军,竟在母亲面前束手无策了。
母亲在泉城住了不到十天,就想到了走。她过不惯这里清闲的生活,使她感到别扭。第十天的早晨,泉城的第一缕朝晖映射过来,母亲终于忍耐不住了:
”世友,给俺打张车票送俺走吧!“
”走,到哪去?“
”回家。“
”这里是不是家?“将军发火了:”是俺还是儿媳没有照顾好你老人家。“
”不,你们全家对俺照顾得很好。生就受苦的命,俺享不了这份福。“
”回家干啥?“
”俺要种菜园,喂鸡喂鸭,还要纺俺的棉花。“”娘,这几天很忙,还要开几个会,俺没时间送你老,再等几天吧!“将军借故挽留。
母亲从这天起,开始失眠了。眼睁睁地望着天花板,眼皮像有个小针支着,怎么也合不上。
眼看着母亲一天天消瘦,睡不安眠,食不甘味,将军心疼啊!终于打发工作人员,把老人送回了大别山。母亲回到家乡后,身体竟奇迹般地好了。
◎许司令探母,乡亲自动以十里长队相迎 公元1953年中秋,将军决计要回家乡了。弹指一挥间,他离开故乡30多年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