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接过宝镯,问道:”怎么,就这一只啦?“
”那一只俺没来得及掏出,包袱让他抢走了。“小世友把刚才的经过如实讲给了师父。
”这都怪我!“不过,只要人好好的就好。师父悔恨交加,遂吟出四句诗来:
日有热与寒,月有圆与残,
银镯两分散,终归必团圆。
师父吟完,打起灯笼再去屋外看那倒地而死的歹徒,只见那大汉两脚朝天,手中还紧握着大刀。他满脸铁青,豹眼怒睁,腮边还有颗黑痣。老僧借着灯光细瞧,不禁大吃一惊:”这不是我师弟‘大鞋僧’吗?!“真是大水冲走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
高义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又从头到脚细瞧一遍,一点不差,正是师弟。这时,他禁不住痛苦万分,泪如雨下。他一悔自己出手太猛,二恨师弟不该深夜做贼人!
小世友看到师父泪水沾襟,十分纳闷,问道:”师父,这是怎么回事?“师父高义长叹一声,向小世友讲起”大鞋僧“。
◎古钟震鸣嵩山,天下第一名刹
铜子被盗,师徒二人又去前院找那秃头守门人问情况,这时庙中再也找不出个活人来了。
师徒二人感到这里不便久留,于是草草收拾行装上路了。
他们半夜出走,来到少室山脚,已天色大亮。
好一座名刹展在眼前!山上有苍苍郁郁的虬髯杉松,山下有翠翠青青的凤尾修竹,山前有软软柔柔的龙须嫩草,山后有古古怪怪的鹿角枯樟,分明是个神仙境地。古诗中云:”丰云楼上开窗户,万笏丛中望少林。云际梵音常缥缈,松梢塔影自森沉。“正是描绘了这种景象。
世友心情激动地跟在师父高义的后面,健步登上山顶。一座梦寐以求的少林古刹突兀在眼前。近看,只见红墙翠瓦,酱色琉璃剪边,绿色琉璃饰顶。真乃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少林寺果然名不虚传!”古钟震鸣嵩山,天下第一名刹“。你看那古寺北依五乳峰,南望少室山,群峰环列,松柏迭翠。门前,迸珠溅玉般的山泉,终年不息,淙淙流淌,其声如歌。
高义老僧领着小世友踏上少林寺大门的台阶。抬头只见门顶上方悬挂着康熙皇帝御书的”少林寺“三个金字门匾。古色古香,苍劲有力。山门两旁,石坊列阵,犹如士兵,威武雄壮。山门两旁还有侧门,门旁各有石狮一对,张牙舞爪,形态逼真,像一对武士审视着每一个来人。
师徒二人从山门(正门)进入寺院。正在这时,古钟响起,声音洪亮,如雷贯耳,像是在欢迎远方而来的小客人。
许世友转脸问师父:”钟声这么响,能传多远?“
”五五二十五里。“高义幽默地翻了翻手背。
许世友听了,不觉吐了吐舌头。
步入山门,大雨道和东西两侧小马道立有石碑数十行。大小不等,千姿百态,俗称乌碑林。
步上碑林后面的石台阶,即到了天王殿的遗址。天王殿是少林寺最为壮观宏伟的一座殿宇。全殿有八角石柱十六根,石柱上雕有武士飞天、游龙舞凤;檐桩上雕有莲菊卷草、凤戏牡丹,以及孔雀穿花、鹤群闹莲等。殿前有”六祖手植柏“一株,俗称乌柏,风吹柏叶擦瓦,声如鸟鸣。
再进即是藏经阁,是存放佛经、书籍的地方,亦毁于军阀混战。保存几代的达摩面壁石亦与此殿同毁。
藏经阁之后为方丈室,也叫客庭。乾隆十五年,清高宗弘历游嵩山时,曾住此室,后人称为龙亭。面壁的光雪赢犹如一堵雪墙,故有少室晴雪之称。此乃登封县八大景之一。
达摩亭在龙亭后,也叫立雪亭。晚清建筑,内有达摩铜像。
最后一殿即为干佛殿。全殿青砖铺地,地面有深几寸的陷坑,俗称脚窝,是众僧练功所致,东西有配殿对峙,内有白衣大士铜像。他合拱双手,盘腿正坐,眉宇正中有一红点,双目似从沉思中醒来,嘴角含着淡淡的笑意,使人有似到西天佛国之感。
老僧高义边走边介绍,每个院、每座碑都有典故。小世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两只眼睛都不够使唤了。但见寺院虽经历代兵燹之灾,几次大火焚烧,仍保持着东、南、西、北四行大院,十八个门斗,十八座大殿。
他们来到和尚院,众僧已吃过早斋。此时,他们中有的散步,有的在浴太阳,还有两个年轻的和尚,一高一矮正在一棵古松下,舞剑弄脚,练习对打。剑光闪闪,龙腾虎跃。精彩的对打,使小世友眼花缭乱,暗想:今后,俺要练成了这个样子该多好哇!
许世友正看到兴头,老僧高义喊道:”快去用膳,这些玩艺今后有你学的。“
听师父说完,小世友不情愿地跟在师父身后,穿过东和尚院,进了斋院。
和整个寺院相比,斋院是简陋的。五间大房,五个锅灶,房间经过烟熏火燎,显得有些灰暗。屋内没有桌椅,和尚们吃斋用膳,大都是站着或半蹲姿势,不是寺院做不起桌椅,而是为了僧侣练功的需要,据说这是达摩方丈主持寺院以后留下的怪规矩。
此时,斋院里几个秃头小和尚正在乎拿扫帚,忙着打扫斋院。他们见师父和小世友进来,特别是看见小世友这么黑瘦,这么矮小,穿着这么土气,便停止了扫地,凑在一起,指手画脚,挤眉弄眼地”嗤嗤“暗笑着。许世友看在眼里,恶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谁知惹得那几个不大友好的小和尚倒笑得更厉害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