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本来在他看来,王戈如果有足够的消息来源的话,那肯定能窥破这个案子的水有多深,最好的选择,就是拒绝这次的差使。
然而没想到的是,试探的结果,却是王戈直接选择了接受差使,带人往寿光县而去了!
这让郑仕衡有些想不通,王戈图啥?又或是他真的只是在青州城里消息灵通,一旦涉及到了城外附近州县的,哪怕还是在青州府辖境之内,也是两眼一抹黑?
王戈真的对青州城外的消息,就两眼一抹黑吗?
要说消息灵通程度,那自然城内城外是两重天,城内有遍布各个角落的眼线,几乎所有底层百姓都能化为他的情报来源,城外就要差得多了。但即便不算上“醉仙楼”这个重要的消息来源,王戈在年前,也曾安排过几个“兄弟会”要培养的少年往附近青州府辖境内的州县潜伏。
所以关于寿光县史家村的这件灭门案隐隐约约牵涉的问题,王戈在决定出城前,便已经知道。
王戈没有直接往案子发生的地方史家村去,而是先到寿光县县衙报道。
跟负责这案子的寿光县薛捕头碰头,看了下案子的卷宗,又询问了下仵作,却发现那伙假冒“小七义”的杀手,在杀完人后,还放了把火,将现场和尸体都给烧了。从被烧焦的尸体上,也只能判断出死者都是为刀砍致死,而且基本都是一刀致命,凶手明显都是武功不低的江湖人,很符合“小七义”行凶的判断。
“王捕头对这小七义应当比较熟悉了,以你之见,我们应当从哪里开始追捕这几个贼匪?咱们还是早定下方向,我也好通知巡检司的官差。”薛捕头比王戈大了有十多岁,也是经验丰富的老捕头,很显然,对他而言,这件案子已经定了性,就是“小七义”犯的案。
“小七义那几个贼人一向凶残狡猾,要判断他们的去向,还得待我去看下现场才好做判断。烦请薛捕头派几个兄弟,带我们往史家村去一趟。”王戈说道。
他自然能看出来薛捕头的话里都有不实不详之处,但他也不说破,只是顺着话头,提出想去史家村的要求来。
这要求也是合情合理,薛捕头自然无法拒绝,便派了一个叫史行风的捕快给他们带路。
本来史行风是建议王戈他们等明天再去,毕竟现在到了史家村,肯定已经天黑了,得在村中找地方寄宿,条件自然不如住在县城里。
不过王戈还是决定即刻出发,表现出的态度,似乎是早点把差事办完,好回青州城去。
在寿光县城里,王戈从一进城开始,就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人窥视,但他并未确切地发现窥视者的所在。这只能说明,对方的功夫应该比他要强上一些,但也不是强出很多,否则他未必能有这感觉了。
这倒也在他意料之中,在来寿光县之前,他就已经得到消息:
史家村的案子,很可能和寿光钱家大少爷钱暮延有关。
这钱家是寿光县绝对的地头蛇,县城的产业,至少有一半以上都和钱家有关,所占的良田庄园更是数不胜数。
钱家老爷还有举人的功名,虽然连续的三次会试不中后,就息了功名之路的心思,回了寿光做乡绅。
第一百五十七章 “调查”
第一百五十七章“调查”
钱老爷虽然自己没考上进士,但却得了个进士的女婿。
如今这女婿在南方某按察司衙门任正五品的佥事,也算是前途光明。
不过真正能让钱家在寿光县横行的,主要还是与钱家关系极深的“潭谷派”。
这“潭谷派”在江湖上自然是毫不起眼,连入武盟的资格都没有,整个门派历史上也没有出过一个一流高手。别说和那些名门大派相比,就是青州本地的云山派,都比它强太多。
不过“潭谷派”在寿光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门派虽不强,但弟子却不少,产业也很多,而且还有大量的记名弟子,在本地极有威势。
虽然没有高手坐镇,威慑普通百姓,却是绰绰有余。
钱家和“潭谷派”关系密切,现家主钱老爷的叔叔就曾当过“潭谷派”的掌门,而钱家也一直可以说是“潭谷派”的钱袋子,给门派的发展提供了大量钱财,反过来“潭谷派”也帮钱家解决了很多麻烦。
也因此使得每一任到寿光上任的知县,这官想要当得舒心,都必须要和钱家搞好关系,否则的话钱家不说是使绊子了,就是遇事的时候袖手旁观,县衙要办事,也很麻烦。毕竟就连衙门里的胥吏,都有不少是“潭谷派”的记名弟子,更不用说他们和钱家之间在利益上的各种勾连了。
很显然,这个案子最大的危险,自然就是来自于官面上、江湖上都极有势力的钱家。
但对王戈而言,参与到这件案子里来,最大的原因也是因为钱家。
王戈带着四个府衙的捕头,跟薛捕头派个他带路的捕快史行风,一路紧赶慢赶,终是在太阳下山前,就赶到了史家村。
从名字也可以看得出来,史行风其实就是史家村人,这也是薛捕头会派他带路的原因之一。
史行风是个八面玲珑的小伙,对于青州城而来的、在江湖上极有名声的“小王神捕”,自然是各种讨好,各种奉承,一路上介绍寿光县各种风景名胜、八卦故事,也是滔滔不绝。但一旦王戈将话题转到这个案子上,立刻就是惜字如金,每回答一句,都似乎要斟酌半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