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万岁!”
“圣人万岁!”
“大唐万岁!”
“高将军威武!!”
百姓们欢呼如潮。
高仙芝那边的将士,也都高举刀枪大声欢呼,以示回应。
越来越多的人奔涌了过来,一时间欢声雷动震荡于野。
李苍玉站在马车上定定的看着,心里莫名的激动,隐隐间仿佛热血都要沸腾起来。他不由得想道:汉朝有句特别提气的话千古传诵,叫做“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眼前此景,则更像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壮哉,我汉唐!
大东家吴本立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李苍玉的身边,抬手指着高仙芝那边,说道:“大丈夫,当如是!”
李苍玉不由得笑了,他这是在引用当年刘邦见到了秦始皇车驾时,口出豪言的典故。
吴本立见李苍玉笑,于是问道:“怎么,苍玉难道没有此念?”
李苍玉跳下了车来,说道:“大东家说得没错。好男儿就该报效国家,沙场建功。”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本立秀了一波化,然后自嘲的笑了笑,“吴某一介商旅读书不多,但也知道当年周王的重臣闳夭和泰颠,都曾是户出身。如今以苍玉之才,也难保他日不成就一番丰功伟业。”
“哈哈!”李苍玉直接笑出了声,“大东家真是说笑了。我只想鞍前马后的追随大东家,但求讨个安逸的日子过活。山里的生活实是太清苦了,我可不想再回去。”
“呵呵!”吴本立饶有兴味的点头而笑,不再多言。
高仙芝的骑兵队伍,在百姓的欢呼声中滚滚前行。
围观之人越来越多,路都堵塞不通了,商队也只好暂时停步。
李苍玉又爬到了马车上,久久驻目而观,心中思潮澎湃。眼前的将士凯旋、万民欢呼,和四年之后的安史之乱、山河破碎,在他的心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有时候,无知即是幸福。像李苍玉这种洞察先机的泥菩萨,内心的困苦根本无从倾诉。
难道要我告诉这些百姓,四年后安禄就要造反、大唐天下将要大乱?区区一个贱人竟敢口出狂言惑乱人心、咒我大唐,暴打一顿再扭送官府!
难道去找皇帝和大臣打小报告,说四年后安禄就会造反、大唐天下将要大乱?大唐不是没有忠臣检举揭发安禄山的谋反之心,著名贤相张九龄和一代名将王忠嗣都曾这样做过。然而,安禄山的势力更胜往昔;贤相与名将都已在忧愤之中黯然离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想到这些,李苍玉的心里一阵凉气直冒,眉头也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
吴本立颇为有心的留意着李苍玉的神色变化,此时不由得心中一叹:此子内秀非凡卓尔不群,绝非池中之物!
此刻的李苍玉,心中也是重重一叹: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何不为公侯?!
第9章 谒京师
商队终于启行,望长安而去,但并非是马不停蹄直奔长安。
吴本立是一个极其精明的商人,他制定的行商路线绝对是奔着“利润最大化”去的。从歇脚的驿站到长安最多不过百余里路程,但是商队走了七八天,离长安城还有六七十里。
期间商队辗转迂回落脚多次,或在华阳、蓝田这样的京畿县城之中,或在偏远荒辟的乡野村落。每到一处都会有一场“钱滚钱”的商业运作,商队的马车上渐渐堆满了铜钱和丝绢。
最开始李苍玉很想早日见识一下长安城,但后来他不着急了。像这样跟着吴本立一路行商穿州过县又下乡,还真是增长了不少见识。对于大唐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他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这绝对是任何书籍当中都学不到的。
以目前李苍玉对大唐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一个“富”,一个“礼”。
富,是指百姓的生活之富足。对此最有具有权威说服力的,就是米价。
李苍玉见过京畿华原县米店里的明码标价,“斗米十二钱”。
如果说杜甫的诗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听起来有些抽象,那么“斗米十二钱”就非常直观了。
一斗米,十二斤左右。
那也就是说,在京畿华原这种物价相对较贵的地方,差不多一枚铜钱就能买到一斤米。纵观历朝历代,这样的物价都是很便宜的。如果按照21世纪的物价来进行一个粗略的折算,大唐现在的一枚铜板应该不低于三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不妨超市看看去,三块钱一斤的米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按此计算,大唐最低品衔的九品官月薪两千一百钱,那就相当于六千多人民币。当然这只是“基本工资”,官员一定还有别的福利和收入。
李苍玉现在月薪一千二,陈六一千一,高栝八百。如果平均折算为一千的话,他们这些大唐社会最底层、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打工仔,平均也有三千人民币的工资,还能包吃包住。
至于“礼”,李苍玉的感觉更为明显。
至从走出大山以来,李苍玉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在县城还是乡野,他遇到的人都是彬彬而有礼。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绝对称得上是“和谐而明”。
城市之中,秩序井然一派繁荣,无论士庶无论汉胡,无不追求雅、推崇才学。吟诗作赋的人无处不在,就是在路边玩耍竹马的小儿,也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比拼谁能背诵的诗歌最多,谁写的字最好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