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晖其实内心挺担心这个范雎的,范雎有优点,但缺点也不少。
如果不趁着他还年轻好好教育,估计有一天白晖会忍不住杀掉范雎而让自己安心。
范雎拿着白晖的令牌先一步离去。
司马错对白晖说道:“你对他很看重?”
“他是块璞玉,但若走偏了,为我大秦之基业,我会亲手除掉他。若走的正,他会千古留名。这样的话我给王上也讲过,还说过,万一我有什么不测,杀了他。”
司马错默默的点了点头。
当然若是魏王听老公叔的话,不用则杀,那么秦国也没有商鞅变法,魏国也不会丢了河西,再丢了河东,天下列国也不会有强秦这个敌人。
“这个范雎,心眼太小。若无人降得住他,杀之!”司马错认可白晖的话。
同时也认为,眼下只有白晖能管得住范雎。
这时,文萝来报。
“少良造,门下以为当调集人力,整修水务。南郑(汉中,这里原属于蜀国,被秦国占领还不到十五年,此时还没有立郡)上庸,良田远优于咸阳、定阳。初测算,一家田百亩,上田产量三百石,下田仅七十石,而上田与下田,差的就是一条浅水渠,或是一架水车。”
文萝汇报了详细的资料。
此时的一百亩,相当于后世的三十三市亩。此时的一石,差不多就是二十四斤七两。三百石也就是现代的八千多斤,用现代的亩来计算,就是亩产二百四十七斤。
豆子,差不多是一百四十斤上下。
“那就修!”白晖说的很轻松。
文萝说道:“南郑的公务虽然在这里一并处理,但南郑不归少良造管。”
“我写信给王上,接管南郑就是了。”
“诺!”文萝立即施礼。
白晖又说道:“还有,杜仲的事情怎么样?”
“还在统计中,正在考虑是否在一些山林,人工种植一些。眼下计划是先种一万亩,由林匠负责照看,总结种植之法。取胶之法依然没有进展,此事门下以为急不得。”
文萝的回答没错误,有些事情确实急不得。
“吩咐下去,南郑必须成为我大秦的粮仓,不要毁林,上田的数量必然是全部耕地的七成以上,粮田数不得低于五百万亩。”
(注:再提一次,秦时的五百万亩,也就是后世的一百五十万亩)
“诺!”
“还有,引种蜀地的茶树,不得毁林,三年内达到三十万亩。军用药材不得低于三十万亩,果林不得低于十万亩,种菜不得低于百万亩。然后渔业,年五万屯的产量。上庸等同。”
此时的上庸,可不是安康这一个市,而是一直到十堰,面积远远大于汉中这一带。所以等同的要求,是合理的。
“诺!”文萝在白晖说的时候,就用竹板记下。
白晖提的要求没有容易的,但却不是不能完成的,只是各级官员会很辛苦。
还好,南郑与上庸水资源丰富,只需要极少的大渠,大量的小渠在农闲的时候,各村、县就可以自行解决,所需的钱币也是极少的。
文萝准备出去的时候,白晖又喊住了他:“还有两个要求,养鹅总量至少人均两只,豚十人一只,驴、牛的数量,你斟酌吧。”
“诺!”
文萝施礼后暗暗的叫了一声苦,当然,这两地的官员更苦。
不过想比起伊川、宛城来说,南郑、上庸这些官员的苦还差些。
“来人。”白晖轻呼一声,有人进来后白晖说道:“去问问我兄长,什么时候可以动身。”
“诺!”
上庸的军务非常多,各地城的驻防、边境的塞、营、戎、哨等设置,白起事必躬亲,每一项关系到防御的问题他都会过问。
反倒是对付匪类,白起问的不多。
因为在白起眼中,清剿匪类根本算不是真正的战斗,甚至于平叛也不是,只有对外的大规模扩张战役,才算是战争。
第一六四章 这是谈崩了
这个时代的匪,分为几大数。首先是最容易对付的是‘流’就是一群流民聚集在一起,这些人穷的可以比得上乞丐,他们只能说没有户籍,没有田地,没办法作工,等等。
接下来是盗,这些人说起来就是小贼,秦军靠近就没有敢反抗的。
还有两类相比麻烦一些,一类是溃兵成匪,一类是聚侠。
聚侠其实算上不是匪,比如某位隐士,收了一堆弟子,传授文武。但在白晖的字典里,任何不受秦国管制的,皆为匪。
最后一种就是纯粹的恶匪,这一类不杀也是重刑。
无论怎么说,这些小事白起是不会去过问的,有相应的官员会负责处理,唯一的一个要求是白晖提出的,所有的匪,只要不够杀头的全部押运到蜀地。
理由?
没有!
命令就是命令,命令是不需要理由的。
数日后,就在白晖准备起程前往南郑,然后由南郑入蜀之时,魏冉与赢骊却一起到了。
“老叔公,穰侯,难道齐地的事情处理完了?”
在白晖看来,这个时间这两位应该还在临淄才对。
魏冉摇了摇头,却没说话,这时白晖才感觉气氛有些紧张。
当晚洗尘宴没摆,因为赢骊与魏冉不愿同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