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君,楚国令尹公子子兰为何急急离开。”
“我有点糊涂,他这么说……”白晖把熊子兰刚才说的话完整的给李昙说了一遍,李昙听完脸色大变:“好毒的一计。”
白晖问:“李大夫,你认为毒在何处?”
“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借上次埋伏义渠的事情给王上施压,秦国请义渠、五国贵族来咸阳,结果杀尽义渠贵族,软禁五国贵族,此事那怕五国不追究,此时也要给秦国套上恶名。”
“恩!”
李昙继续说道:“还有,若此时令兄与大河君封君大典,列国无一国前来观礼,这怕会被天下人耻笑,也会坐实秦国不仁的恶名。所以王上不得不答应在洛邑请天子主持令兄与大河君你们兄弟二人的封君大典。”
白晖默默的点了点头,似乎就是这个理。
李昙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我估计,才是这个阳谋最可怕的事情。”
“李大夫的意思是,天子主持并不合适?”
“何止不是合适,天子封的是……诸侯!”
李昙也只能说到这里,天下间直接受天子册封的,只能是诸侯,也必须是诸侯。也就是说列国国君可以受天子册封,而白起、白晖两兄弟不行。
若当真白起、白晖两兄弟在洛邑天子主持封君大典,那么秦国臣子怎么看,天人怎么看,这些若说无所谓也就罢了,那么秦王怎么看?
这是阳谋。
左右都为难的阳谋。
这招离间计可以说玩的漂亮。
确实是漂亮,熊子兰离开咸阳之后,心说此时魏、燕、韩、赵,甚至于卫国、鲁国,还有齐国的新君怕都知道了。
相信这些人一定也会给秦国施压。
要不就在洛邑,要么列国就不会派人来。
“真狠!”白晖嘟囔了一句后重重的把那块写有礼单的竹板砸在地上。
这事当真让白晖生气。
可白晖又能如何?
李昙告辞,李昙明白这事就算白晖有任何想法都不能开口,无论如何想都是禁忌。
秦王在傍晚的时候入城时,李昙就在城外十里等着。
秦王倒是有些意外,李昙怎么会在这里等?
“王上,楚国令尹公子子兰已经离开,有几件事臣想单独告诉王上。”
秦王示意周边的人退下,然后对李昙说道:“你讲吧。”
“王上,情况是这样的……”
李昙先讲了楚国使节的来意,然后说出了熊子兰对白晖说的事。
“有趣。”秦王听完后笑着对李昙说道:“你去让武安君过来。”
白起上前,秦王当着李昙的面说道:“白起,寡人的意思是你的大婚再推后一些日子。”
白起连想都没想,直接说道:“臣一切听王上的吩咐。”
“你不问为什么?”
“臣不需问。”
白起的回答倒是简单,事实上白起也就是这样的人。
秦王示意李昙把刚才对自己讲的话再给白起讲一遍,白起听完后面无表情,只说道:“臣一切听凭王上吩咐。”
秦王倒不意外白起的反应,只是开口吩咐道:“回咸阳,入宫。把白晖也叫到宫中来,这事寡人要听一听太后的意见。”
第二六三章 去洛邑过年
咸阳宫。
倒没叫太多的人,只有宣太后、秦王、白起、白晖还李昙和荀况。
先是李昙把自己知道的详细的讲述了一遍,然后退坐在一旁。
李昙刚刚坐下,就有内史官有急事求见,得到宣太后允许之后,内史官送进来一份燕国使节的文书,以及秦王亲姐姐燕易王后的亲笔信。
宣太后读过之后,将信与燕国使节文书扔在秦王面前,怒气说道:“你的好姐姐,不愧是燕国的好王后。”
秦王翻开一看,感觉心口很疼。
燕国使节的态度,秦王的亲姐姐,燕易王后的意见,完全与熊子兰表达的意思相同,甚至可以说,分毫不差。
白晖没看,就凭宣太后与秦王的反应,他就猜到了。
所有人看过之后,宣太后问白晖:“白晖,你认为应该如何面对。”
白晖一言不发,取出一条丝带把嘴绑上,表示自己什么也不会说。宣太后看到白晖这样却是笑了:“倒是挺为难的,说什么都是错。无非是同意,不同意,或是自请不要被封君。还能有什么?”
荀况接过话题说道:“同意,就代表我秦国作实的不仁之名,这名会传遍天下。天下人不会说列国不来观礼是失礼,而会说我秦国杀义渠囚禁五国贵族,因为不仁而让列国不敢再信秦国。这个罪,秦国背不起。”
“没错。”宣太后点了点头。
荀况继续说道:“若到洛邑请天子执礼册封,那么白氏兄弟是秦国的将,秦国的臣,还是诸侯呢?这一招离间计,用的妙。而且无解。”
“还有,若是白低兄弟二人推辞受封,我秦国依然会被天下人嘲笑。自商君变法以来,秦国一定是有功必封,有功必赏。算一算,有多少功勋在身,这若不封,我秦国就是怕了天下,我秦军会寒了心,秦民也会不再相信秦律,更可怕。”
荀况可以说把这事件的所有方向,所有坏处全部想到了。
宣太后亲自起身扯到了白晖嘴上虚绑的丝带:“白晖,你自己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