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五天时间,这里至少有一百株巨树给砍倒。
一间用三寸厚木板或是半圆木搭的木屋就建好了,其余的木屋还在建之中。
除了这一块五吨重的天然银之外,又发现了数块小块的天然银,小块的天然银中最大的一块,差不多有二百斤重。
接下来,银矿石块、发现的铜矿石块、铅矿石块开始在营地旁堆积。
从处营地到北边的海边,不到十公里。
白晖听着自己的护卫们每天出去探路,然后在计算着把这五吨重的银块运到海边的可靠性办法。
然后说着说着就开始吵,吵着吵着就开始打。
打累了,便会安静下来。
然后第二天,几队人马继续出去探路,同时护卫着勘探队在四周探查。
到了发现天然银的第十天,白晖头一次亲眼见到秦国的工匠如何从银矿石之中提纯银子。
一条差不多一丈宽的河旁,工匠们搭了一架水车。
石磨子是石匠现凿出来的。
第一道工序:用石磨子将矿石磨碎,然后是第二道工序是放在河水里洗,留下的依老矿匠的说法,叫精粉。
接下来,精粉与木屑粉混在一起开始放在炉子里烧。
这里还没有发现煤矿,所以用的是木料在烧的。
老矿匠对白晖说道:“大河君,这里应该有煤,用木料烧有些浪费了,这山林的木料挺不错,回头应该叫船匠过来看看,能不能造船什么的。”
“在理,煤矿应该有,实在不行从福港往这里运,或是这里的精粉往福港运。”
白晖说话的时候,老矿匠没回答,手上还在忙着。
然后到了第四步,将渣银与铅矿粉一起烧,之后就是战国这个时代工匠高明之处了。
这一步叫吹灰法,就是把铅银合金放在草木灰上熔炼,然后不断的吹气,可以将铅吹掉,留下的就是高纯度的银。
这一招,并非银匠发明,也不是金匠或是铜匠的功能。
这是战国一位术士在炼丹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所发明的吹灰法。
丹士们不仅仅发明吹灰法提纯金银,还有水法制铜、水法制锌。
要知道氧化锌的还原温度是九百零四度,而锌的沸点是九百零七度,仅只有三度的中间值。
对于连温度计都没有战国工匠,却能够把温度控制在这三度之间,收集到极不容易制作的锌。可以说,到十八世纪末,这种冶金工艺都独步地球。
第一炉银出炉了。
两位银匠丁丁当当的给白晖砸了一块银牌出来,上面有山海一色的花纹,背后有字。
字写的是,秦远征倭岛、首炉银。
白晖拿着这块差不多二两重的银牌,亮晶晶的,还有些余温。
“好,此物想必王上定会喜欢。”
第五零七章 淮河出海口
一块写有秦远征倭岛、首炉银字样的银牌。
这是工匠们为白晖打造的。
可白晖却不想要,这种银牌在白晖想来,还是给秦王更好一些,相信秦王一定会喜欢收集这些物件。
白晖明白,若是自己留下的,将来难免有一天,会被人说自己什么坏话。
作为一名后世的无为青年,白晖对于争王争霸兴趣不大,同时在看过无数电视剧的才华上,白晖是有信心不会让自己踩到红线的。
白晖留在石见山,这里每天打打猎、看看景,还是很不错的。
大量的信使开始往韩、魏、秦、越、齐等去赶。
淮河入海口,这里有一支规模不大的秦国部队,这支部队的组成是约两成秦军、五成魏兵、三成齐兵。后勤的辎重营倒是收容了不少混杂的人,连楚人、赵人都有。
副领将叶小舟,正无聊的坐火堆旁盯着大海。
叶小舟是副领将,也就是说可以领军五千人,高配可达到七千人,七千五百人是秦军军规之中,他领军的极限,除非有特殊情况,以及特定级别的人亲令,才可以突破这个极限。
眼下,秦军当中,有资格下令的,不超过十个人。
这十人还包括了秦王以及白氏兄弟。
“将军,吃饭的时间到了。”有军侯来到叶小舟身旁。
“阿五,没见我在这里烤着鱼呢,不回去吃饭了。”
被称为阿五的军侯向后挥了挥手,示意亲兵们已经回去,他陪叶小舟在这里坐会。
阿五拿出四只酒瓶放在火堆旁:“将军,这酒是来自新港那边,听说越国酒匠酿造的米酒,然后在去年梅子成熟的时候,泡上的。”
叶小舟没看酒,拿起一块石头往海里扔去。
“阿五,主上出海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吧,这眼看就到夏天了,说起来就是半年了。咱们这里每天太平的连老鼠都不打架,话说兄弟们有没有怪我,当初抽了这么一个地方。”
叶小舟的语气之中带着歉意。
当初许多和他级别差不多的,都是带兵五千级别的副领将们,外派抽签。
叶小舟抽到镇守淮河口。
需要针对的,便是河口北三十里的赵军,应该说是燕民赵军。
这些赵军是以前跟着乐毅留在齐地的燕军。
他们有一小部分人是忠于乐毅,大部分人则是没办法回去,若是有人想逃离,便是逃兵,是忠于乐毅那些人所不愿意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