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吴策_捞面馒头【完结】(94)

  话音刚落,立即有侍女迈步上前,躬身取了两人手上拉着的绣球,刘奇和步练师相视一眼,迈步走入堂前,各自用右手拎着礼服下摆,并肩而行,行至堂前,赞者再次出声:“跪。”

  两人面带笑容,掀开礼服下摆,就地一跪。

  双手平举至身前,两人几乎同时将双手重叠,就地磕拜。

  连续三次,又听赞者高喝:“起。”,两人方才起身。

  赞者挪步到刘繇等人对面,身侧站着手持铜镜等礼器的侍女,再次朗声开口:“拜高堂。”

  两人挪步到三人面前,刚刚站定,身后便再有声音响起。

  “跪。”

  三次之后,身后赞者眉开眼笑,“起。”

  “拜媒人。”

  随后,两人又走向了许邵、步鸷所在,这一次,倒是不用跪拜,躬身抬手一辑即可。

  步鸷和许邵回礼,两人相视一眼,眼中俱是带着笑意。

  随后,侍女在喜字前放下两个红绸包裹的蒲团,又听赞者开口,“夫妻交拜。”

  两人并肩行至喜字前,相对跪坐,双手平放在身前,“跪。”

  两人头上的冠带在弯腰之际,撞在一起,两人便含笑对视着直起身子。

  “起。”赞者再道一声,两人便随即起身。

  张昭继续目不斜视,浑圆的声音吊高,“将新人送入洞房。”

  两人走到堂边,又有侍女递上之前的红绸,两人各自取了一段拉着,身前多出两名侍女各自拿着铜镜对准两人,一前一后,刘奇带着步练师,走出大堂,堂外天色已黑,身后陆续跟着走来的侍女手中都提着一盏宫灯。

  从走廊到后院,途中的有着不少石头雕刻而成的灯塔,里面早已是点燃篝火,将脚下的红毯道路照亮。

  一路行至新宅,自有站在四角的侍女撒花,榻上枣、栗、摞生,步练师来到榻前落座,自有侍女递上一根喜秤,刘奇挑开步练师脸上的珠玉帘子,看着她今日红妆淡抹的娇羞模样,面色一喜,侍女上前,将两人的冠戴都给接了下去,再有侍女递上斟满的酒樽,递到二人手中。

  合卺酒,两人对敬一下,刘奇笑道:“夫人,请。”

  步练师小脸晕红地微微颔首,便与刘奇同时饮下杯中酒。

  将酒樽递给一旁的侍女,刘奇已是拉着她落座到一旁。

  四周的侍女陆续散去,并在门边掩上了房门。

  “吾年方十七,便有夫人这般如花似玉的可人儿愿意嫁与吾,当是大幸。”刘奇紧盯着步练师此刻的俏脸上,看得后者耳根有些发烫。

  “夫君乃当世英雄,汉室隽才,妾身能嫁与夫君为妻,是妾身荣幸。”

  “夫人,时候不早,你我且先安歇吧。”

  “嗯。”步练师微微点头,便看到刘奇双手已经搭到了自己的肩头。她想起昭姬姊姊给自己传授的那些,满脸红透,可她并不知,如今这闪躲畏惧的模样,倒是让刘奇更为兴起。

  第七十七章 洞房花烛夜

  刘奇双手安放在她的香肩,只感觉佳人浑身一颤,微微颔首,那娇艳欲滴的模样,煞是可人儿。

  刘奇伸出一手挑起了她那精致的下巴,对准烈焰红唇便浅尝一口。

  “夫君”,步练师浑身瘫软武力,直接倒在了刘奇的怀里。

  刘奇伸手搂着她,就往榻里倒去。

  “别,先熄灯。”步练师目光闪躲地看了一眼门外的人影,满脸惊慌。

  刘奇无奈,只得是熄灭了烛火。

  “啊……”漆黑一片的屋子里,突然传来一声娇喝,随即,便听到一声微弱的低吟:“还请夫君怜惜。”

  ……

  ……

  第二日一早,步练师几乎是将整个身子都靠在刘奇身上,方才由侍女进门,帮她穿戴。

  娇艳的红梅手帕被取走,送往后院,交由吴侯夫人刘氏察看。

  当刘奇搀扶着步练师出门,向二老奉茶之际,刘氏还搀扶着步练师起身,到一旁小声嘀咕了一会儿,紧接着,刘奇便被迎头盖脸的痛骂一顿。

  “新妇入门,身柔体弱,你可莫要贪欢。”

  刘奇脸上有些羞燥,借着一个由头离开了后院,昨夜,也非是他有意战到四更,饶是步练师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看似有着南国女儿家的柔弱,但实际上,内心却是狂野的。

  外堂,一众文武虽然昨日酣畅淋漓,但今日,却也不得不起早。

  只是,他们早已是在此间候了多时,刺史大人在后院陪着刘氏,不曾出来相迎,此间,也就只有孙邵、徐庶等人,一左一右地跪坐着,带着他们耐心的等候。

  刘奇带着身后的侍从迈步走入堂内,一时间,堂内热闹的议论声戛然而止,在刘奇落座之际,几乎所有人都站起身来。

  “拜见少将军(主公)。”

  “免礼,诸位请坐。”

  “喏。”一众文武落座,但目光全都汇聚在刘奇脸上。

  “昨日本侯大婚,诸位不辞舟车劳顿,各地赶来,本侯先敬诸位一杯。”说着,刘奇端起酒樽,朝众人遥敬一下,双手端着酒樽到嘴边,一仰头,顺势一口饮尽。

  堂下,众人也不敢推辞,纷纷同饮。

  “今日可有要事,听闻尔等一早便在此等候?”放下酒樽,刘奇环视一眼众人道。

  “少将军。”座上孙邵拱手一辑,眼见刘奇目光落向他,他迎着刘奇的笑容开口:“城中北来士子,皆已安排妥当,吾等在各地书院招聘学子,如今江东四郡,响应者云集,然县学优等学子,便能举仄陋,为县吏,郡学优等学子,便能举孝廉,为郡吏,州学,也就是方山书院优等学子,则可为刺史府中小吏,如此这般,怕是一年半载之后,吾江东之地,官多职少,多有钱粮负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