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第一次炼铁,而且还是如此大的规模,别说山阴县,就是整个大唐也没人有过经验。
所以李慕云他们几个小年轻几乎忙的脚打后脑勺,就算是这样依旧还是干了这样忘了那样,完全就是顾头顾不了尾。
李渊和于志宁远远的坐在河边,看着李慕云带着王杰、房遗直、胖子他们在那里心活,十分不厚道的笑着。
“志宁,你觉得朕这个义子如何?”身边没有外人的情况下,李渊也不再掩饰自己的身份,腰背挺的笔直,淡笑着对于志宁问道。
“太上皇,逍遥候浑金璞玉,将来会是什么样子老臣也难以判断,不过观其行为,老臣认为此子若不走上邪路,当可为大唐栋梁!”于志宁这话说的没有丝毫犹豫,纵然他平日里对李慕云百般挑剔,但那也只是恨铁不成钢罢了,现在面对老李渊,没任何顾忌的情况下他也不介意坦露一下心中的真实想法。
李渊听了于志宁的话之后,脸上笑容愈发浓了些,咂咂嘴说道:“在朕看来,这小子脑子好使,若为武将当下不于李绩,若为文臣则不下于房、杜。只是……只是这小子惫懒的紧,你别看他现在忙成这个样子,其实中心思想还是为了让自己过的舒服一些,否则他才不会如此卖力。”
“啊?这……”于志宁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万万没想到李渊会对李慕云做出如此高的评价。
“怎么,不信?”李渊淡淡看了于志宁一眼,随后说道:“朕这一双老眼虽不敢说能看透一切,但总的来说看人还是很准的,可就算如此,朕与此子接触了半年多,却依旧看他不透。”
“你说他聪明吧,有些事情办的其蠢如猪,就拿二小子那把剑来说吧,他竟然会用五十万斤百炼钢换一次使用那把剑的机会。”
“可是你说他蠢吧,这次设计埋伏薛延陀人的例子就可以明确告诉你,这小子算计人的能力并不比李绩差,而且老夫认为李绩在二十来岁的时候还达不到他现在的能力。”
李渊这些话像是在对于志宁说,又像是在喃喃自语。
于志宁听着老李渊的评价,人也陷入深思。
李渊在观察李慕云,而他这段时间同样在观察李慕云,而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自己这个学生有着超乎寻常的领悟力,很多东西他只要一说,这个学生立刻就能举一反三的与现实中的某些事情联系上。
这种学习的能力让于志宁又是惊喜又是担心,因为如果照这样下去,他最多只能再坚持半年,半年之后他将教无可教。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小子其实什么都知道,就是特么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一点让于志宁恨的咬牙切齿,不过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两个老头儿就这样坐在河边,呆呆看着不远处热闹而繁忙的工地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不过知觉中半个时辰便已经过去,远处嘈杂的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的声音。
第一九二章 出铁了,尴尬了
出铁了,真的出铁了,经过近一个多时辰的熔炼,铁矿石被焦炭的高温所融化,其中一部分杂质与石灰融合变成一种钙质成份,另外一部分纯铁则变成铁水,混合着炉渣慢慢流到下方的出铁口处。
这个时候经过人工的分离,把铁水上面漂浮的那些炉渣从另一个口子抛出,余下的纯铁水则从打开的出铁口被放出。
这是钟铁匠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铁水,大致估计冷却之后应该不少于千斤左右的份量,也就是说这个小高炉每两个时辰便可出铁千斤。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不说百不百炼钢,就算是烧出来的都是生铁,那么一天下来少说也有五千斤,一年下来便是一百五十万斤往上。
一百五十万斤啊,大唐一年的生铁产量才有多少?百万左右吧?
兴奋之类的词语已经不足以表达此时小高炉附近这几个小年轻的情绪,如果不是还有理智存在,估计一个不好都可能会有人跳进炉子里把自己给祭了天。
李渊和于志宁听到众人的欢呼先是一愣,接着便派了陈火过去看看情况,结果陈火那家伙一去不复返,过去之后也跟着加入歇斯底里的狂欢,好半晌似乎才想起自己的任务,撒开腿跑了回来。
“太上皇,于大人,出铁了,看数量怕不是有千斤之多。”陈火的脸上满是兴奋过度的神情,一句话几乎是用喊出来的,如果不是距离那边正在炼铁的众人太远,听怕李渊的神秘身份非暴光不可。
不过,现在谁还能顾得上这些呢,两个时辰出铁千斤这个概念已经吓到了李渊和于志宁,这两个老家伙可不是钟铁匠那个白痴。
他们知道,眼下这只是一个小高炉的产量,如果再建九个这样的高炉,那么钢铁产量立刻就会翻上十倍。
这,这简直就是神迹!
于志宁尽管是士族出身,有些看不起那些匠人,觉得李慕云亲自参与到炼铁这种低贱的工作中有些丢了自己的面子。但这半大老头儿在听到出铁的数量之后,已经把这种歧视抛到了九宵云外,眼中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
小高炉的边上,众人的兴奋劲还没有过去,李慕云已经回过神来,踢了胖子和王杰一人一脚:“特么还愣着干啥,还不往炉子里继续加料,一会儿温度降下来了,这炉子就废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