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还算知礼。”于志宁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中庸》可曾被的熟了?”
“已经背熟了。”李慕云老实的说道。
“只是背熟不行,要理解其中的意思,要把书读通、读透,你生性张扬,《中庸》之道正该好好学学,须知……”
‘咔咔……’又是长达小半个时辰的长篇大论,直到把李慕云说的昏昏欲睡,这半大老头儿才停了下来,哼哼着问道:“你来找为师可是有什么事情?”
李慕云见老头终于过足了说教的瘾头,立刻坐直了身体奉承道:“哎,于老师,您可真是厉害,什么事情都能一猜就中。”
“少拍马屁,有什么事情就说。”于志宁没好气的瞥了一眼李慕云,刚刚还让他秉承《中庸》之道,结果这小子转眼就忘,敢情刚刚自己都特么白说了。
不过李慕云却好像没看到于志宁的眼神一样,抽了抽鼻子说道:“于老师,您说,弟子招收那些逃民,给他们盖房子,分地有错么?”
“你身为一县之主,为陛下牧民道是没错!而那些逃民说到底也是我大唐的百姓,不过是因为战乱在逃进深山的,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我们没有保护好他们,给些补偿其实也是应该”于志宁缓缓说道。
“对嘛,弟子也觉得没有做错。”李慕云一见老于同意自己的观点,立刻精神百倍,往老于的身边坐过去一些继续说道:“还有啊,您说,弟子引导契丹人学习耕作之法,一点一点的教化他们,让他们成为大唐的子民,这有错么?”
“这个……,似乎也没有错。”于志宁再次点头。
“那您说,弟子鼓励治下百姓炼钢、烧焦灰、修路,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财富,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变‘我要救济’为‘我要自强’这也有错么?”
“没有!”于志宁还是摇头。
“可是那为什么总有人暗中使绊子呢?有逃民来投靠我们县,他们就去陛下那里弹劾我,我们为朝庭加班加点的生产钢铁,可是却有人卡我们的脖子,您说这是为什么?”李慕云越说越激动,说到后来已经压不住声音。
不过他气愤,老于更气愤,只见这老头儿听完李慕云的话之后,把手里的钓竿狠狠一扔:“别人弹劾你,这一点老夫可以为你做保,陛下那里一定不会有事。可是你说有人卡你的脖子是怎么回事?说清楚,老夫给你做主!”
“还不就是析州刺使,那家伙因为我们县人口激增心存妒忌,现在在我们急须矿石的时候竟然不给我们增加运量,甚至还说要断了我们铁矿的来源,这都是弟子派人去府城之后,朔州刺使说的,他说他也没有办法解决,只能让我们自求多福。”
话说到这个份上,于志宁也听出了李慕云的意思,敢情这家伙前面说了半天都是引子,最后说的这些才是关键。
什么‘对不对’,什么‘为什么’,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小子铁矿石的来源没有了,特地跑来找自己出头。
可是于志宁明白的有些晚,刚刚他已经夸下了海口,说是要给李慕云做主,现在再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丛然心中气恼上了这家伙的恶当,却也只能认了。
而李慕云呢,成功的忽悠了于志宁之后,这家伙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此时正在心中暗自得意:这老头儿,太好骗了!
第二零一章 问责(修)
于志宁发现自己上当的时候已经晚了,牛逼已经吹出去了,后果只能自己承担,在休息了一个晚上之后,便带着自己的老仆出发了。
李渊目送着于志宁气鼓鼓的背影离开,扭头对蹲在身边的李慕云说道:“你昨天和那老灯说什么了?怎么把他气成这样!”
整天跟一群土匪待在一起,李渊这老头儿也学坏了,一口一个‘老灯’而不自觉。
李慕云无辜的摊了摊手:“我没说啥啊!可能于老师是在给自己打气加油吧,又或者觉得析州刺使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卡我们的脖子有些不地道,所以才会这样生气,应该是这样。”
“欺负老实人是你小子的一大‘优点’,老夫喜欢,不过当心回头遭报应。”李渊若有所思的想了片刻,大致上猜到李慕云是如何跟于志宁沟通的了,不由指着他笑骂道。
“你这老头儿还不是一样,自己儿子有事都不管,反而推给别人。”李慕云撇撇嘴,过河拆桥一向都是他的本质,忽悠了于志宁之后用不着李渊了,便将称呼改成了‘老头儿’。
不过好在李渊倒也不在乎这个,白了他一眼骂道:“滚!”
滚就滚呗,一个小老头儿而已,说的好像有多稀罕一样!李慕云咕哝着,拍拍屁股起身离开。
……
话分两头,却说这一日,于志宁带着老仆跟几个护卫来到了析州,析州刺使卢庆宏听到手下来报,立刻带人迎了出来。
老于虽然实际官职不高,只有正四品,但人家位置重要,中书侍郎乃是仅次于中书令的存在,由不得析州刺使不小心。
当然,可能大家会觉得‘中书令’‘中书侍郎’显得不怎么高级,但实际上这两个却是极高的职务。
因为在大唐初期,中书令往往都代表着宰相,而中书侍郎相当于中书令的副职,也就是副宰相。
而宰相又代表着什么呢?只说起这两个字的时候,可能会让人没有概念,但如果横向比较的话,其实宰相这个职务是相当于现代的总理,而中书侍郎则相当于副总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