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觉得逍遥候李慕云的办法很不错,朝庭完全可以采用他的法子,向天下商贾筹措资金,相信有国家的信用在,完全可以筹上数百万贯。”于志宁像是被洗脑了一样,一门心思的鼓捣李世民修路,也不管事情到底是不是那么简单。
李世民听着于志宁的建议,太阳穴气的是突突直跳,苦于身份问题,一句‘你大爷的’憋在喉咙里面实在是不吐不快。
还特么看人家李慕云怎么怎么样,向李慕云学习,也不考虑一下现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别人,别人还有活一百多岁的呢,有多少人想去学,可是能学会么?而且就算是学会了就一定能保证自己也活一百多岁么?扯淡!
修路好,谁都知道修路好,李世民也知道!可是路真的那么好修?一车水泥从朔州运出来要多少钱?人吃马喂的要花费多少?
还有,朔州那破地方一年根本出不了多少粮食,他们就算是全府的百姓都出来修路,对于秋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可是其他地方行么?如果百姓都出来修路,谁来种地?一年不种地大家伙儿吃什么?吃土还是喝风?
这些事情都是李世民需要考虑的,于志宁可以放飞自己,但是李二不可以!他必须着眼于全局,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但也要看到坏的一面,两相权衡之下才能做出决定。
所以面对激动到老脸通红的于志宁,李世民犹豫了良久才缓缓开口说道:“仲谧啊,你说的这个事情朕会好好考虑,一会儿你回去好好写上一份折子,明日早朝的时候呈上来,到时候大家议一议,你看如何?”
李世民不冷不热的态度让于志宁稍微的冷静了一下,还想再说什么的时候,却发现皇帝陛下已经端起了茶盏,放在手里却不喝,如此举动让老于只能无奈的起身应道:“诺!臣遵旨!臣告退!”
“嗯,你去吧,回去好好想想这件事。”李世民微微点头,对于志宁的识趣很是满意。
不过于志宁却并没有直接转身离开,虽然他已经请辞,但却总是好像有什么话没有说完,杵在那里犹豫不决,数次欲言又止的举动让李世民再次皱起眉头:“怎么,于卿还有事?”
刚刚还在称呼于志宁的字,一转眼就变成了于卿,显然李世民已经有些不耐烦,于志宁把心一横再次躬身道:“陛下,臣想问,您知道太上皇的事情么?”
“唉……”说起太上皇,李世民换了一种态度,叹了口气说道:“父皇在宫里日久,心情烦闷要出去散心,朕又能如何,只能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办。不过考虑到父皇的安全问题,朕还不能泄露消息,否则若是被有心人察知,后果不堪设想。”
于志宁也不知道应不应该相信李世民,不过这个解释的确也很合理,所以他一定知道李渊在朔州的消息,这应该也是李慕云能够得到‘天子剑’的原因吧。
但是太上皇久在宫外的确也不是个事儿,于志宁也不知道如果李渊出了什么事情的话,大唐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尴尬,略一纠结之后再次开口:“陛下仁孝,臣佩服。然太上皇外在宫外实在有些不合理法,陛下还是早日将太上皇迎回宫中才是!”
说到迎接李渊回宫,李世民又是一阵牙疼,他当然知道老头子在外面不好,可是那老头儿倔的跟那啥似的,他有什么办法?总不能把他老人家给绑回来了吧。杀兄弑弟得了皇位本就一直在被天下人诟病,若是再把老头子给绑了,这特么名声可真就臭大街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突然觉得,这老于似乎有点碍眼,必须得找个地方把他给打发了,又或者找点事情给他做。
第三七二章 倒霉的老于
于志宁的归来在一品遍地走,三品不如狗的长安城没有引起任何关注。
不过这对于其家人来说,却是一个件天大的喜事,于老夫人亲自下厨给老于包了娇耳(也就是现在的饺子),把两个儿子也从太学里叫了回来,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吃了一顿团圆饭。
只是于志宁在晚桌上却显的闷闷不乐,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被老婆戳了几下才算勉强恢复了一些笑容,看着两个一直对自己察言观色的儿子问道:“你们的学业现在如何了?”
“回父亲,孩儿的学业尚可,再有两年便可以从太学毕业了。”于立政,于志宁的大儿子,见老头子面色不愉,谨慎的回答道。
倒是老二于慎言苦着一张脸,吱吱唔唔半晌才说道:“孩儿,孩儿退步了一些。”
“退步?为何?”老于的双眉一拧。
“父亲,孩儿……”于慎言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又看了一眼大哥于立政,终于鼓气勇气:“父亲,孩儿不是读书的料子,真的不想读了!”
“胡闹!”‘呯’的一声,心情本就不大好的于志宁一怒之下拍了桌子:“不读书你想干什么?你觉得自己能干什么?”
“孩儿……”
老于根本不给二儿子说话的机会,竖指成剑遥遥一戳:“闭嘴,老夫管你有什么理由,书必须读下去,否则老夫便不认你这个儿子!”
话说到这个份上,于慎言还能说什么,只能一缩脖子乖乖答应。
于夫人看着二儿子委屈的样子有些心疼,给他打了一个眼色,然后对于志宁说道:“老爷,要不你想想其它办法吧,看看能不能再给二郎找一个老师,这不是妾身要为二郎说话,实在是二郎的确不是读书的料子,这几个月的功夫,已经被戳进坑里好几次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