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贞不一样,他有问田书苑,培养出来的学子个顶个的都是精英,按照每年一万名问田书苑学子的别有名额,五年时间他就能有五万人才。
这么多人才,天下三百六十州,平均一个州差不多将一百四十多个人才,这么多人,已经足够支撑起整个州府的运行了。
也就是说,李贞只需要靠着问田书苑,就可以维持住大唐的运转,对他来说,有没有儒家是一样的,他用不着讨好儒家。
而没有了最大的人才支持,儒家还有什么能威胁到李贞的?
钱,以李贞现在的钱财,比他们所有儒家加起来都要多。
权势,李贞是大唐皇子,未来还会是太子,大唐未来的合法继承人,儒家能给李贞一个帝国吗?
威望,李贞背后站着大半个朝廷的支持者,那么多人愿意支持他,威望又怎么可能小了?
最后就是名声了,但是李贞偏偏最不在乎的就是名声了……
儒家所有惯用手段,对李贞都毫无作用,对待李贞,他们就好像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
换句话就是说,李贞是一个脱离了他们控制范围之内的人,偏偏又是下一任皇位的有力继承者,他们又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人登上皇位?
不过李贞才不在乎,儒家对付自己又能怎么样?现在全天下都被自己给引到银岛上去了,为了这件事,几乎把狗脑子都给打出来,哪里还有精力来对付自己?最多也就是给自己在朝堂上给自己找茬罢了。但是自己在朝堂上的势力足够给自己摆平这方面的麻烦了,自己完全不用担心。
这些是后话,以后再说,现在还是说说李世民的事情。
值得可喜可贺的是,在李贞的影响下,李世民貌似有点转过念头来了,当时松赞干布进犯松州,却被大唐迎头痛打了一顿,各种火炮手雷热武器,几乎将吐蕃大军全歼。
松赞干布被吓坏了,好不容易逃得一命之后,立刻上表朝廷请罪,希望大唐饶恕他的罪过,同时希望迎娶大唐公主,从此以后,愿意以子婿之礼对待大唐。
、据说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贞差一点都笑喷了,你打输了战争,竟然还妄想娶大唐的公主,你想的也太美了吧?
还是说,你当所有人都是傻子,看不出你的意图来?
第七十四章 大唐兵锋
第七十四章大唐兵锋
关于这一次松赞干布的求和,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这只是他的缓兵之策,大唐最应该做的就是乘胜追击,一举击溃吐蕃主力,打上青藏高原,拿下吐蕃全境。
然而尽管大家都明白,但是架不住吐蕃有钱啊,各种金钱财货不要命的往大唐贵族的家里塞,虽然一些重臣全都将礼物加倍还了回去,但也有一部分人收下了吐蕃的厚礼,然后揣着明白装糊涂,老生常谈的说什么杀戮过重,有伤天和云云……
李世民明明知道这些人是收了礼的,但奈何文官集团实在是太过庞大,步步紧逼,以至于差一点李世民就答应了下来。
好在李贞提前有所察觉,在前一天已经和李世民提过这一点,想到李贞对自己说过的话,李世民最终还是咬着牙没有松口。不但没有松口,而且还借此大发脾气,查处了一大批受贿官员,狠狠的打压了一下文官集团。
不过文官集团并没有善罢甘休,面对李世民的打压,不但没有缩回去舔伤口,反而越加过分,往后每次大唐击败一个国家,他们都会站出来继续打下去。
尤其是这一次亲征高句丽,当一切准备都做好,李世民终于在朝堂上宣布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后。世家和儒家那一批人立刻就慌了,更是拼了命的反对。
他们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和李世民斗气,儒家集团还没有那么孩子气,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纯粹是为了保护自己。
道理很简单,李世民为什么明明知道地下的文官集体已经大部分腐朽,却依旧没有加大力气收拾文官集团?难道他就真的没有备用人才,只能倚重儒家和世家势力吗?
当然不是。
这世上想当官的人多的是,身怀才华却报国无门的人随处可见,只要李世民敢将文官集团的人罢免,有的是人愿意献上自己的忠诚,踩着前人的尸骸上位。
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此大规模的官场大清洗,势必会引起国家动荡,那些一直觊觎着大唐繁华的异族会不会趁虚而入,落井下石,趁着大唐混乱的时候,给大唐来一个狠的?想都不用想,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而且出手的异族很可能不是一个,而是好多国家四面同时出击,那带来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更有甚者,一些人还可能会引狼入室,主动放异族进入中原,给大唐带来无边的灾难,甚至可能还会动摇大唐的根基。
这也是之前李世民为什么不敢动儒家的最主要原因,不是不能动,而是不敢动,一动说不定就是国破家亡。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李世民已经开始剪除外部的威胁了。
大唐的外部威胁基本上都集中在三个方向,分别是北边、西边、南边以及东北边。
北边的好说,就是突厥,这个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搞定了,就不多说了。
然后是西部,西部的吐蕃、高昌以及吐谷浑已经被灭,安西都护府也已经建立,在西域安插了一个大钉子,这边的威胁基本不用担心。也就是说如今除了西突厥之外,大唐在西部的威胁已经消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