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时候,面对一成把握,他都敢试!
或许这就是他没有留下记载的原因,这种性格,太容易早死了,就算是能力如吕布,未成名就早死,那也最多记载,雁门有个力大的莽汉吕布,在某年某战役被杀。
张辽静静的等待着曹性与王晓的打闹,眼中有些羡慕。
一旁的杨修高高的扬起了脑袋:
“后将军,某可没答应你做这什么军师!出使董卓的任务,已经完成!是去是留某自己决定!”
杨修一脸的高傲,鼻孔朝天,一点都没给曹性这个数百万人之主,当做一回事。
曹性尴尬的陪笑:“德祖朝廷……”
“停停!少跟我说朝廷诏书,大汉律礼,士子有权拒绝征召!”
曹性一下被杨修堵的哑口无言,曹性一再劝阻,杨修就是不答应,冷嘲热讽,一轱辘的往曹性身上倒。
负责警戒的龚都咬牙切齿。哪怕是脾气控制的好的张辽,也忍不住咬牙。
“百无一用是书生!你一介书生敢对堂堂位比九卿的无理!不给你点颜色瞧瞧,还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王晓卷起袖子,就要用拳头去理论。
“王晓!”
曹性厉声大喝,王晓脸色再有不甘,也只得停了下来,失落的曹性,不失礼貌的对杨修拱手作揖:
“王晓粗鄙!我替他向德祖你道歉!”
“主公!他……”
“闭嘴!”
杨修高傲丝毫不减,对挥舞拳头的王晓浑然不在意。 。认定了曹性会阻止一般,事实还证明他对了,让他脸上的傲气更浓。
守住汉中,就等于避免了一个蜀国衍生,且更好的将自己掌控的荆州、交州、司隶这三地,串联在一起。
乱起之时,西可吞并益州,尽得天府之国,还拥有了一个大后方,哪怕前线失败,还能关起门来做一个蜀国。
东可吞并江东,尽得南方,建立南朝北伐。
由此可以看出,汉中又是四战之地,董卓、贾诩、刘焉都不是什么好相处的邻居。
张辽年轻,离顶级统帅、名将,还有一段历程,王晓更是能力远低于张辽,只是张辽初来乍到,加上三位老部将,也就王晓一个用,张雷、曹勇那普通二流的水平,已经不堪重用了。
真到了危机时刻。。只有军纪长拿密令支持张辽掌权。
三十年后的张辽留守汉中绝对是够了,但如今他还需更多的经验积累,留下一位得力谋主辅佐,成了必然。
李儒在洛阳、陈杨在北海、王修在东莱、蒋琬在九真、桓阶在日南,五大谋主都来不了。
眼前有一位一流谋主,却根本瞧不起自己。
曹性垂头丧气的,就要放弃了,这时杨修突然道:“王都尉!我杨家三世三公,列卿我还真见多了!”
就在王晓气的脑袋冒烟的时候,杨修用他那聛睨一切的眼神看向曹性:
“后将军,有一点我不解!你为何肯定关东会乱?既然关东会乱,你又何苦放任与自己不对付的袁绍等士人去关东!”
有的谈就有希望,曹性立马打起了精神,挥了挥衣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腹三层非一日之馋,大汉混乱五十年!顽疾已经根深蒂固!治好了黄巾、叛军癣疥之疾,心腹之患也该浮出水面了!”
第404章 盲点
席卷天下的黄巾,只是癣疥之疾,如今也治愈的差不多了,那大汉的病根在哪里?
天下有大智慧者,都知道,那就是土地兼并严重,这只是大汉,华夏历朝历代朝代之末都是如此。
封建皇朝贵族阶级的人数在几何似的往上涨。
被剥削的贫民人数在几何似的往上涨。
而耕地却只有那么多。
和平的久了,人数涨了,慢慢出现了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而贵族阶级人数再是增多,也不可能去省吃俭用受苦受难的,为了供给自己的奢靡挥霍,兼并土地、加剧剥削贫民成了必然。
贫民人数也在上涨,剥削又越来越严重。到最后,连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一有天灾,成片成片的饿死,不想死的就只能造反。
有时候造反不是为了推翻朝廷,大字不识一个,连村都没出过几次的他们,是没有这么高的报负的,很多时候,为的就是接受招安,招安的东西就是一口吃的。
可封建皇朝的贵族阶级会给吗?给了你,那他还怎么管理下面没造反的贫民,而且贫民人数也增长到土地难以供养的地步了。
比如他只有百亩地,他家身为地主有三口,家中有十口佃农,一人种十亩,佃农一半的收益上交给地主。 。由于人均十亩地种,加上家中有老有少,劳动力还有些不足。
地多,上交了一半租金,还可以丰衣足食,繁衍后代自然不能少。
接下来是第二阶段:时过三十年,新一代成年了,而因为人口的繁衍,地主家有老婆有小妾,三口变成了十五口,佃农家丰衣足食,十口变成了三十口,但土地还是百亩。
地主家十五口是不干活的,从小奢侈惯了,节俭也是不可能。
佃农变成了三十口,如此以来人均变成了三亩三,劳动力不足的现象没有了,丰衣足食也没有了,但还算温饱。
第三阶段到来:又是三十年过去。。在汉族人强大的繁衍能力下,占据妻妾的地主家成了六十五口,佃农家成了百口,人均成了一亩,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要供给六十五口主人挥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