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忽必烈来了,在衍圣公孔元用的率领下,孔府审时度势,大义凛然地倒向了忽必烈,为表耿耿赤子之心,孔元用亲率族人加入元军,清剿汉人“反贼”,“不幸”战死在军中。为了取悦忽必烈,孔府还派出大儒张德辉与元好问等觐见忽必烈,跪请他为“儒教大宗师”。堂堂华夏“圣学”,竟然请得一位双手沾满数千万汉人鲜血的酋首来做大宗师,孔府真正实现了“以德报怨”的最高境界。
到现在,一个汉家儿郎,率领着他麾下的北伐军恢复汉统,首先要做的竟然是铲除衍圣公府。赵元华不是很理解,这种收拢人心的利器,国公为何弃之不用,反而要杀之而后快。
第350章 破天之刃
山东曲阜,衍圣公府的所在地。山东巡抚赵元华带着烈火营的三万人悄然来到城下,城门缓缓打开,迎接这三万人进城。
没有人多想,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守卫曲阜的正常调动,包括当代的衍圣公孔胤植。
赵元华入城之后,难免路过那座落在曲阜县城里的“衍圣公府”,占地一百多亩,一片乌乌压压的古建筑,三启黑漆大门,门楹上挂着一副金字对联,写的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曱德圣曱人家。
出乎意料的是,山东巡抚竟然过而不进,让紧张了一把的孔府门子们如释重负。家主早就传下话来,北伐军的官员武将一律不准放进孔府。
孔胤植去年入神京向伪清朝廷朝见,很是风光了一把,入朝之后他是班列大学士之上。小顺治还在神京太仆寺街赐了一座宅子,计门、厅、楼、房一百多间,这就是北京的衍圣公府。
北伐军打进山东,孔府一直没有表示,其实是大有原因的。第一他们不确定这支北伐军能待到什么时候,万一自己去表了忠心,满清又打回来了,岂不是完了蛋。第二,他们认定了北伐军是汉人的武装,就算是打赢了夺回了江山,也不可能对他们怎么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作为儒家文明的象征物,圣人族裔的孔家乃是累世公卿、书香贵族,故而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优容,任凭天下如何改朝换代、烽火狼烟、生灵涂炭,也总是倒不了儒门圣人的牌坊。既然倒不了圣人的牌坊,那孔家的荣华富贵,也自然能够借着圣门族裔的金字招牌,而世世代代地永远维持下去了。
无数世家随着朝代涨落而消亡,哪怕是昔日名震天下的江东王谢子弟,也早已埋没在故纸堆里,成为了遥远的历史。而比东晋王谢世家还要更古老的孔家,却依旧钟鸣鼎食、世代尊荣。
哪怕是天底下最尊贵的本朝皇室,在孔家后裔的眼里,也都只是“富贵不过二百年”的暴发户。
圣门族裔,千年世家……若说中国历史上最有“贵族范儿”的家族,肯定非曲阜孔家莫属!
千年的王朝,没有一家不对他们优容对待的,所以他们有这个底气并没有对北伐军有所表示。甚至阖府上下的男丁,都还留着鼠尾辫,等着清兵重新打回山东,他们好显摆自己的忠心呢。
听到院里的恶奴前来传信,说是北伐军进城了,正在出恭的孔胤植满不在乎,撇着嘴说道:“等他们来拜谒的时候,吩咐下去不要开门,这群南蛮子不一定能打过清兵,万一将来撤走了,见他们一面就是罪过。”
仆人惊道:“爷,他们可是兵强马壮的,万一惹恼了他们,那些大头兵冲进府来可如何是好。”
孔胤植不以为意,洋洋得意说道:“他们和清兵不一样,他们都是汉人,只要是汉人,谁敢到我们府上放肆?”
说完之后,坐在便桶上的孔胤植轻轻敲了下,就有明眸徕齿的俏婢进来,小丫鬟低着头不敢抬眼,以免污了主子的地界。提这恭桶时,要面露微笑,脚步轻盈,好像是捧着鲜花一样。若是露出一丝一毫的嫌色,免不得要因为“不敬主子”的罪名,而有板子等着。孔家的下人有一套严格的“礼法”,这些充满了“贵族范儿”的繁文缛节,自然是意味着历史积淀下来的体面和风度。但对于伺候他们的下等人来说,则意味着无数让人头痛和恶心的臭规矩。
孔家实现了极至的养尊处优,千年的优渥生活,让他们有了成千上万的下人,为伺候最多几十个主子而成天打转。
有专门为孔家巡山的巡山户,专门为孔家养猪的猪户,专门为孔家搬运桌椅等用具的扁担户,专门为孔家割花园杂草的割草户,专门供应府里以荆条烧成的柴碳的荆碳户,专门为孔家糊窗户的浆糊户,专门为孔家酿酒供酒的酒户,专门为孔家送新鲜蔬菜的菜户,专门为孔家制作各种条帚的扫帚户,专门为孔家点炮竹的放炮户,专门为孔家进供核桃的核桃户,专门为孔家献杏的杏户,专门为孔家献梨的梨户……诸如此类,林林总总,无所不包。
几乎孔家的每一项事物,都有专门的众多佃户为之代劳。四乡八里无数的老百姓,都围着孔家这一家的主子们转。
不同于其他豪门富户里的佃户,这些给孔家纳贡差役的人家,全都没有任何的报酬。也就是说,白干!
衍圣公府以圣人子弟自居,觉得让这些卑贱的下等人做他们家的佃户,除了按时交地租外,能够给他们这么高贵的世家做事纳贡当差,已经是看得起他们了,应该感到荣耀才对?怎么可以还妄想要他家的报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