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金陵邸报面向百姓之后,反响不是一般的热烈,再这样下去就要出现当日洛阳纸贵的局面了。”
侯玄演倒不是很上心,报纸这东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不能一下子让全国都这样。这要配合扫盲班和各地的学堂,在他看来报纸想要真正流行起来,要等十年还差不多。
顾炎武却不这么认为,他现在充满了信心和干劲,笑道:“王爷,要想更进一步,下官倒有一个主意。”
侯玄演一边摆弄纺车,一边说道:“说来听听。”
“天下百姓人人敬仰王爷,若是王爷每期都写就一篇刊印,必能将此物推广至四海。”
“什么?”侯玄演惊叫一声:“让我写?不行不行,我忙的很,哪有这些闲工夫。”
侯玄演大摇其头,这玩意是个苦差事,他转念一想说道:“找两个枪手还行。”
顾炎武一愣,说道:“军中火铳手大抵上过扫盲班,让他们读书认字尚嫌费力,岂能写就文章。”
侯玄演一听哑然失笑,毕竟枪手是后世的职业,顾炎武是听不懂的。
“找几个文采好的,以我的名义和口吻,多发几篇就是了。”
“那不是弄虚作假?”顾炎武愕然道,他还有一句潜台词没有说出来:这也太不要脸了。
“文人的事,怎么能叫弄虚作假,这叫不得已而为之。本王操劳国事,把自己忙得形容枯槁,闲暇陪伴妻子女儿时间都没有,再来一个写稿,岂能忙得过来。”侯玄演义正辞严地说道。
顾炎武看着眼前正在摆弄纺车的王爷,怎么也看不出此人哪里来的自信说自己形容枯槁,明明就是红光满面还很有闲情逸致。
眼看王爷态度坚决,顾炎武知道强求也没有用,只好妥协道:“那这第一次,就由王爷着墨可好?”
侯玄演苦笑一声,摸着额头说道:“好吧,真拿你们没有办法。”
顾炎武兴冲冲地走到书案前,亲自给他研磨铺纸,侯玄演笑道:“能得顾绛研磨,不写出点好东西,还真对不起你。”
“王爷,请!”顾炎武一摆手,神色颇为激动。
王府外,顾炎武皱着眉头,捧着一张纸。
上面是王爷亲笔写就的文章,马上要登在下一期的邸报上,但是内容实在是出乎顾炎武的预料。王爷用了近乎夸张的语调,将那对贪财的木匠父子一顿夸赞,并且说出了他赏赐下的金银。
那是整整一千两黄金,就算是酷爱木匠的天启帝,也没有这么豪绰的手笔。
侯玄演当然不是木匠爱好者,其实他看到这些东西还行,让他自己做是门都没有。
他之所以如此抬高那两个私德有亏的木匠,一是为了鼓励民间的发明,众所周知曾经的四大发明都是我们汉人的,但是到了明清之际,欧洲疯狂涌现出各种发明家,汉人却熄了火,这说明不是我们没有发明创造的智慧只是没有适合的土壤和环境。就拿这个水力纺车来说,其实早在南宋我们就有了利用水转作为动力的大纺车,不过后来逐渐失传。这一次的水力纺车则更加先进,而且十分简单,甚至可以推广到锻造、打磨、搬运。从功用上讲,这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动力装置。
二来这个水力纺车也值得这样赏赐,它将开启机器代替手工的时代,汉人的丝绸和布匹天下驰名,但是身穿锦缎的又有几人?有了这种可以昼夜不停的设备,才可能让富裕的汉人们,都穿上锦缎。不光是为了赚那些洋鬼子们的钱,就算为了天下百姓能够穿上好一些的衣服,这项发明也值得大赏特赏。
说白了,这是一个抛门砖,将会引来一股发明热潮。
虽然侯玄演拒绝了“投稿”,但是报纸带来的巨大声望,让朝中不少重臣都跃跃欲试。
王夫之就偷偷找上了好友顾炎武,在第三期上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论点,他的文章中痛批禁欲主义,反对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并且对朱熹进行了挖苦讽刺,此举引来不少保守派的反对,张名振等人就刊文驳斥,认为他这是为了博人眼球。
双方展开了连续几期的辩论,陈明遇、张煌言、马士英、姜建勋等朝中重臣全部忍不住参与其中。每个人在洋洋洒洒的文章中,都夹带私货,很快又有了不同的矛盾。
普通百姓哪里见过这种神仙打架,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捧着张报纸,津津乐道。
慢慢地这种争论传播到了民间,引发了民众思潮的空前活跃,对此侯玄演一概不管。
别人怎么想是他们的自由,老子可管不到,只要不作乱造反就行。
在大佬们争论的主要板块下面,有一块豆腐块大小的地方,其实才是普通市井百姓们的最爱。
这里连载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或香艳、或悬疑、或热血
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近期在民间流传一些淫秽书籍,大肆印刷贩卖。这些书籍内容太过不堪入目,尤其是对娱乐生活匮乏的大明百姓来说,简直跟春药一般。甚至一度导致青楼的生意变好,街头猥亵流氓增加。
金陵府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在一间宅子内,抓到了这些书籍的作者。
此人靠着卖书,已经过上了一妻一妾两个大宅子的富足生活,被抓之后犹自嚣张大叫:“老子无罪。”
金陵知府本以为是个小案子,谁知道断案的时候,有不少军中武将前来求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