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易经之境过后唯一的衡量实力的标准便是大圆满境界。
大圆满境界只是一个理论上的传说,意思是说功夫修炼到机智,达到人体的极限之后的境界。理论上大圆满境界的宗师是部分强弱的,因为力量都来自于人体,都是人体极限的力量,故没有强弱差别。
显然,袭击李权的敌人不是大圆满境界的宗师。但是,想来距离大圆满境界不会差太多。
大圆满境界的宗师已知的只有两人。而接近大圆满境界的也不多,京城中有数的只有五人,所以,这五人就是第一怀疑对象!
五人之中,功力最深的当数皇宫中的的一位老太监,据说是横跨两个朝代,服侍了两朝皇帝的老太监。庆朝皇帝惜其身手,故留下他继续住在宫内。但这位老太监是独臂,显然不可能是他。
第二位则是皇上最信任的一名护卫,对皇上是死忠,皇上没有命令他是不会有动作的。按照皇上对李权的态度,显然也不会是他。
第三位则是南宫晋孙!这是林轻尘告诉李权的,李权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南宫晋孙会是接近大圆满的高手。从刺客的体型上看,倒是和南宫晋孙有几分相似,但南宫晋孙用的是刀,不是剑,好像也不是他。
第四位是锦衣卫指挥使吕尚,此人倒是使得一手流星剑法,和刺客着实路数类似,可是他的体型又不符合。
第五位则是白莲教京城分舵的舵主。关于此人的信息不多,只知道有一次潜入京城想行刺皇上,与锦衣卫指挥使在皇宫城墙上大战一夜,整个过程没有发生一丝声响,只是传出了这么个消息。故而确定对方是半只脚已踏入大圆满境界的高手。至于对方武功路数,身份特征一概不知。
乍一看,好像是白莲教这位嫌疑最大,因为李权跟白莲教的仇怨不是一点半点,对方想要李权性命也在情理之中。可细细一想似乎又不是这样的,原因很简单,刺客之所以离开是因为相貌暴露。如果是白莲教的舵主,对方身份特征都没流传在外,为什么会担心暴露相貌呢?或许可以理解为对方担心相貌暴露会影响自己以后在京城行事。
可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刺客是熟面孔,担心相貌暴露会暴露身份!
如此想来,所有人都有嫌疑。
这倒真是个难办的事情!
所有人都又可疑,所有人又没有可疑。而且,这还是明面上的五人,也不知京中还有多少不曾暴露身份的高手。
李权和林轻尘合计了一宿,应是没想出个合理的解释。
第二天,令人感觉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持续小半时辰的追杀,街上竟没有一人看到。而且,所有活下来的侍卫都被下令斩首。说是保护不利,可细细一想,这其中似乎有种想掩饰什么的味道。
思量之后,李权觉得自己并未暴露实力,现在的线索还不足以确定凶手,故不必再在此事上费心。如果在有下次,李权觉得自保无碍。而且,此事之后,对方必定会安静一些时日。所谓是祸躲不过,到了这时候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三天,春闱开考。
第一场考试考的是策问。
策问,即议论。是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策问所及范围较广,有政治、教育、生产、管理等,属于综合类学科。同时也属于考试的难点,因为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有关内容,文人聚会大都以诗歌会友,策问一试一向要难倒很多人。
李权坐在主考的位置上看着考题内容,顿感头大如斗,心想还是诗词歌赋之类的更适合自己。
实际上,到了最后一场考试的时候,拿到诗词考题,李权还是一窍不通。
科举考试跟的寻常文人间的斗诗完全不同,题目严禁考究,回答内容也要深思熟虑。关键是题目全是一板一眼的文言文,还有无数生词生字不认识,李权想测试一下自己水平的打算就这么放下了。
春闱进行得风平浪静,除了极个别不怕死的作弊者被逮到之外,没什么让人惊讶的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阅卷,和礼部的文官一起筛选出优秀的答卷,八千多学子选六百个,可见科举的残酷性。值得一提的是,试卷并没有密封性命,恰巧又让李权看到了范健的卷子,完全是出于可怜他,故顺手就让他过了。
阅卷又持续了三天,总算是选出了六百名贡士。
六百份答卷要经过礼部尚书大人的统一检查,确定没问题之后才会拟定杏榜。
这道工序本不会有什么波折,通常情况斗诗顺利通过。然而,尚书大人看到今年的六百份答卷中竟混有一个明显不合格的答卷,不由为之恼怒。一番追查,原来是李侍讲选出的卷子。
各部尚书属于从一品高官,对京中形势、人脉都要有研究,而这李侍讲的背景他有所猜测,更重要的是,他是京城文官中为数不多的老资格,为官之前曾任李权老爹的师爷!
所以说,这位叫作司空宣的礼部尚书是李家旧臣,深感李家老太爷的恩德,跟李权是一条道上的。
既然是老东家的儿子,司空宣怎会有反对意见?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放了。
……
到现在,李权手头的事情算是完成了,至于考生心情如何不在他的关心范围内。
他现在关心的就两件事,一是让秦棉看的新宅怎样了?二是好不容易重新找到了如花会不会又突然消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