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棠、章震川率领的“安县抗日义勇大队”身着崭新的土布军装,头戴缀有青天白日帽徽的单军帽,多数队员肩扛青一色的汉阳造步枪和捷克式轻机枪,只有少数队员手里拿着大刀片,排着整齐的队伍预先进入指定地点,与昂首挺胸,迈着整齐步伐的驻成都军队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在主席台下并排而座,很快吸引了各方关注的目光。
“副总司令,台下这支抗日义勇队是从哪里来的?”身穿国军中将军服的122师师长王铭章看了一眼台下的抗日义勇队,低声问坐在自己旁边的上将副总司令邓锡候。
邓锡候点头一笑:“这是安县县长冷三泰组织起来的一支600人的队伍,有地方团练、哥老会和民间百姓自愿加入而组成的义勇队,听说其中还有极少数共产党的地下成员,可谓人员复杂。据刘总司令说,他们现有的武器装备抵得上川军的一个营。王师长难道有什么想法不成?”
“副总司令高见,我仔细看了一眼他们手里的武器,基本上都是崭新的汉阳造和捷克式机枪,看来这个冷县长是下了血本的哟。”
邓锡候轻轻摇了摇头,伸出右手轻轻指了一下坐在“安县抗日义勇大队”旗帜下的李剑棠:“你说错了,这个后生娃儿才是这支队伍的当家人,据说在川西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在背后支持他。”
“副总司令,您看能不能想办法把这支队伍划在我们122师的建制中来。”王铭章急切地看着邓锡候。
邓锡候笑着用手点了点他:“我就晓得你上心了!好,会后我向刘总司令请示一下,但是没有正式编制,只能作为你们师部的独立营来指挥。”
“感谢副总司令,之钟先行谢过。”王铭章感激地双手抱拳。邓锡候摇了摇手:“之钟老弟,客气话就不用多说了,出川之前让弟妹做一桌子川菜犒劳一下我就行啦。”
在两人说话间,大会主席走上台前,宣布大会开始,军乐队奏起了国歌,台上台下全体起立,同唱国歌,声音中饱含悲壮。
李剑棠坐在台下,呤听了时任国民政府参政会参政员张澜先生宣读的“欢送川康出征军告同胞书”和川康绥靖主任刘湘的欢送讲话,他心里只记住了刘湘的一句话,那就是:“军人御辱救国,为尽天职,川军今得献身疆场,为民族存亡而战,洗掉过去私斗的耻辱,是很光荣的。”
李剑棠在誓师大会上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只会拼命的鼓掌,不停的流泪,直至大会结束后方才平静下来,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请问你们哪位是安县抗日义勇大队的负责人?”一名年轻的国军中校站在了义勇队的队伍面前。章震川用手推了一下李剑棠,站起来回答:“报告长官,我们俩个就是。”
中校军官看了他们一眼:“你们俩个收拾一下,安排好队伍,师座有请。”
“师座,是哪个长官?”李剑棠有点惊讶地问。中校军官看了他一眼:“你是李队长吧!我们122师王铭章师长请你们过去,我是他的副官李少坤。”
李剑棠脸上露出兴奋的眼神,整理了一下自己没有佩戴军衔的军装,回过头对李刀海说:“大表哥,你看一下队伍,我们马上就回来。”
在李少坤的带领下,李剑棠和章震川来到了122师师部的临时驻地门前,2名担任执勤的川军士兵向李少坤举手敬礼,用怀疑地目光审视了一眼他们两人没有军衔标识的老土布军装。
“报告。”
李少坤站在一个房门前,用洪亮的声音喊了一声。
“进来。”
房间里传出来一名中年人威严而又刚强的声音。
“二位里面请。”李少坤伸出左手拉开房门,右手做出邀请的手势。李剑棠、章震川相互对视了一眼,一前一后走进了房间里。
只见正对房门的一张书桌前,站着一名佩戴中将军衔的中年军官,此时正手握毛笔低下头在铺好的一面国民革命军的军旗上写下三个大字:勇字营。
“师座,这二位就是义勇队的李剑棠和章震川。”李少坤走在王铭章身边低声道。
王铭章抬起头来,放下手里的毛笔,走过来伸出手:“欢迎你们加入川军,我是王铭章。”
“长官好。”
李剑棠和章震川急忙挺胸抬头,举手敬礼。王铭章哈哈一笑,用手拉下他们举在额头前的右手:“好,有点军人的样子,不知李队长如何看待军人的含义?”
“报告长官,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国难当头之时,我辈更应以身报国。”李剑棠脱口而出。
“好,说得好。我找你们来,是想让你们留在122师,暂编为师部独立营,不知道你们二位意下如何?”王铭章面露微笑,喜爱地看着面前两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
李剑棠和章震川对视一眼:“原听从(师长)长官调遣。”
“好,这面军旗从今往后就是你们勇字营的标志。李副官,把军旗给他们。”王铭章笑眯眯地盯着他们两人。
李剑棠犹豫着开口:“长官,我们还有一件事请您批准。”
“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