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他前面的正是石油师的老政委、现为新疆局局长张文彬。
同在五十七师南征北战的老战友今天在松辽重逢,俩人百感交集。尤其是看到自己的部队仍然那样雄赳赳气昂昂的情景,他们既自豪又感动。
“老政委,松辽会战,全仗你把我们的部队再振雄风了!”张忠良从吉普车上跳下的那一刻,久久握住张文彬的手,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诉说。
“放心,老伙计:石油师的官兵不会在大庆丢脸的!”张文彬伸展双臂,将老战友紧紧搂在胸前。
雪地里,两位石油师首长留下了难忘的一幕离别情。
但更多的石油师官兵却因松辽会战又重新相聚在同一战场。新疆局来的有800多人。他们中有许士杰、陈烈民、张瑞清、王瑞龙、张云清等等;玉门局的也有近800人,他们中有宋振明、程国策、王思文、张会智等等;四川局和青海局少一些,但加起来也有四五百人,他们中有李敬、段兴枝、刘安时、孙荣福等。石油师的官兵不愧是新中国第一代军人转业过来的石油人,他们用自己顽强拼搏精神和战斗作风,在大庆会战中建立了卓著功勋,名留青史。他们中涌现出的共和国政府部长、副部长就有10多个!
大庆无疑是所有献身共和国建设事业者的大舞台。而在这个大舞台上表现最出色、功勋最卓著的无疑是余秋里,还有康世恩、李人俊……
战幕拉开,形势瞬息万变。
“余部长!好消息!好消息……”那一天,余秋里的腿刚刚迈进家门,只听康世恩一边喊着一边就到了他的跟前。
“老康回来啦?辛苦辛苦。”余秋里见康世恩浑身上下雪水融融,赶紧让过身子,让秘书倒上一杯热茶:“先暖暖身子。慢慢说。”余秋里笑呵呵地看着这位从哈尔滨回来的战友,几乎是头挨着头看着康世恩喝下第一口热茶。
康世恩笑了,心想:你这架势哪是让我慢慢说,分明是恨不得立马抠我嘴巴掏话嘛!“大好消息:萨66井出油啦!”
“多少?”
“现在用的6郾5毫米油嘴管,日产56吨!”
“可比松基三井大多了!”余秋里乐得合不拢嘴。
“你不知道,我在现场时,他们用9—14毫米油嘴试时,你猜达到多少?”
“有80吨?100吨?”
“哈哈哈,不对。148吨!日产!”康世恩像孩子似的在余秋里面前高兴地转起圈来。
“148吨啊!日他个娘的!这简直跟油库里倒油没啥区别嘛!”余秋里猛地将右掌往木椅上一击,身子从地上蹦起。
“可不是像油库里倒油嘛!”康世恩手舞足蹈地在余秋里面前绘声绘色地讲着他在现场看到的萨66井喷油的那一幕令人欣喜若狂的情景——此刻他依然欣喜若狂。
余秋里大步在会客厅走动着:“这不行!这得修改我们的会战行动计划了!得马上修改!秘书!秘书——”余秋里突然立住脚步,大声喊着秘书。
秘书过来:“首长,有什么事?”
“你马上通知各位副部长和全体党组成员,让他们到我这儿来参加紧急会议!”
“是。我马上通知。”秘书跑步去打电话。有几个党组成员住在秦老胡同,秘书干脆是跑着去将他们叫过来的。
这一夜,秦老胡同将军家的灯光彻夜通明。时间是1960年3月14日。
余秋里:“同志们,形势变化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啊!老康从前线带回的消息,让我坐立不安。这萨66井如我们先前所料,出大油了。它证明长垣北边确实有大油田!比南边的葡萄花构造还要富油!”
周文龙:“你的意思是我们要调整战局?”
余秋里:“对!必须立即调整,否则错失战机,更加被动。”
康世恩:“余部长的意思是,趁现在队伍还没有全部到达安达一带,就位的也是少数,要往北行动现在就得下决心。”
李人俊:“这笔账应该是合算的,早调整比晚调整好。”
孙敬文:“可是南边葡萄花构造已经有多口井喷油了,而北边现在只有一口井,是不是也像南边把握这么大呢?”
余秋里点点头:“敬文同志提的意见是对的。但葡萄花的情况现在看基本上是我们捏在手心里的东西了。这里的油肯定我们不能放弃,但我们不是为了抓大油田吗?抱大‘金娃娃’吗?萨66井出如此高产油就证明北边的情况大大好于南边,富油区在那儿无疑!这是个新情况,说明形势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更加有利于我们找油田、搞大会战的形势!既然形势变了,我们就要当机立断,调整部署。否则,当断不断,就会贻误战机,就像刘伯承元帅讲的那样,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孙敬文开始点头。
余秋里:“既然是抱大‘金娃娃’,那我们就先肥后瘦。在对整个长垣进行勘探的同时,把勘探重点从南部转移到北部,先控制住萨尔图、喇嘛甸子构造的含油面积,并着手搞生产试验区。”
康世恩:“萨尔图那边交通方便,有利于快速调动队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