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级S艇是1943年初才开发的新产品,是在S-100基础上重新进行装甲、航程、速度和火力全面强化的结果,吨位达到168吨,所以称S-168级,拥有3台MAN公司开发的新式增压柴油发动机,联合马力达到4800匹,最高可实现44节的速度,高速时最大航程850海里。整条S艇拥有三联装鱼雷发射管一套和2座四联装20mm高平两用机关炮(和旋风自行高射炮属同一装备,前后甲板各一座),此外还有对海探测雷达和完善的无线电系统。
德国原有鱼雷艇一般都是一百二十一mm口径,但在H9氧气鱼雷生产成功后,新S艇一律换成610mm口径,这是德国最新工业研究的结晶,采用分段制造、联合总装并可实现铁路运输,也可由大型货轮拖带行进,拆除鱼雷管后还可以当成内河快速货船或远洋救生艇使用,霍夫曼很喜欢这些短小精悍的匕首,一方面下令把以前各级送给盟友,另一方面又大造新的168级。
到43年10月份时,这种快艇建造了300多艘已适应德国战事范围扩张的需要,大部分S艇部署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岛屿上,亚速尔、佛得角、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索科特拉岛、马达加斯加、马岛都有部署,在东线战场上也屡见不鲜,北海航线、黑海航线都有涉足,中亚战区的里海航线也开始批量使用,运输、雷击、反潜、护卫、救援、缉私、侦查什么活都能干,极大弥补了德国在驱逐舰、护卫舰领域数量不足的窘迫。和美国拼驱逐舰建造速度那是根本没希望的,但如果拼S艇建造速度,德国并不害怕。S艇上除那几台柴油发动机麻烦一点外,其余全都是欧洲各国联合生产的,就是意大利人造起来也毫不费力。
S艇的威力本来已足够强大了,配上重达2.85吨,威力巨大的H9氧气鱼雷更是如虎添翼。
黑夜中,S艇们毫不理会敌军驱逐舰的炮火,持续以44节高速狂飙突进,速度快得连美军探照灯或照明弹发射速度都跟不上,一直到接近美军护航舰队核心部队大约3200米的距离上施放鱼雷——这是德国海军在得到氧气鱼雷之后操练的H9飞矛大法,36条威力强大的、口径为610mm的H9氧气鱼雷在美国官兵眼皮底下呈半弧扇形面发射出来,如同中世纪两军阵前那些疯狂投掷飞矛的突击骑士。然后S艇们潇洒地调头,分散突围而去,也不去查看战果——如高傲的剑客完成绝世一击之后飘然离去,就44节的速度,除了飞机没人追得上。
美军在夜间一直提防着德国潜艇的突袭,阵型相对而言比较紧密,松散阵型容易让潜艇找到可乘之机,但紧密阵型对鱼雷突击就非常要命,更要命的是,氧气鱼雷航迹除最初一段外很不显著,要到极近距离上才看得出来,夜色之下要想清晰分辨出来并进行躲避根本就是抓瞎,驱逐舰还马马虎虎,卡萨布兰卡级只有不到19节的速度,根本就避无可避。
以H9鱼雷50多节的最高速度,跑完3500米只有2分钟出头,虽然美军竭尽全力地予以闪避,但前方还是有一艘护航航母中了雷,“轰隆”一声巨响过后,装药量超过800公斤的H9鱼雷直接将脆皮的护航航母炸成两截下沉,连逃生机会也没有——整艘军舰最后只有13个幸运儿存活下来。比装药量更恐怖的是H9鱼雷的射程,50多节速度时射程超过2万米,有一条鱼雷穿透前面各层阵线,直到15公里之后撞上另一艘护航航母,结果自然也是一雷沉。
36条鱼雷的最终战果是击沉2艘护航航母、1艘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虽然比日军在塔萨法隆加夜战中的战果略差一些,但同样令人非常满意,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德军仅仅只损失了2艘S艇。36枚H9鱼雷虽然价钱不菲,但比起沉没的美舰,那就只有一个零头而已。
第012章 佛得角(4)
特纳在第二天一早收到了夜战结果汇报,气得他差点喷出一口老血:14艘护航航母还没怎么打就先丢了一半,虽然无伤大雅,但毕竟也是国内一个月的产量,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下达死命令,今日空袭要对佛得角仓库、码头、舰艇等要害场所进行全面攻击……
美军护航航母编队现在只剩下一半飞机,数量还不到200架,能真正投入对地进攻的机群也就是140多架,谨慎的博德少将留下了50多架飞机应付突发情况,同时向后方拍去电报,要求舰队主力支援,光凭这140来架飞机扫不平佛得角德军防御工事和阵地。
佛得角虽然比不上亚速尔防空火力的凶猛,也没有部署密集阵或防空火箭,却拥有一座小型防空塔——柏林防空塔的简化版,整体规模是其八分之一,防御强度也比不上原始版,但上面双联装128mm电动高射炮和周围一圈40mm博福斯高炮还是时刻提醒着敌人注意其威力。这是军备部专门为海外岛屿设计的版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建设,通常5-6个月就可以完工。
简要版防空塔在亚速尔各岛上一共有6座,英雄港主岛还有一座完整版防空塔在建设,预期1944年春季完成,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等相对不太要紧的岛屿基本只有1-2座简化版。拿下马岛后,该岛防空塔也同步兴建,庇隆前去参观的就是四座中的一座。
协助参与建设的阿根廷工兵们最羡慕德国同行们层出不穷的自动化机械,在他们看来几乎每一辆工程车都可改造成坦克,庇隆也十分好奇,难道德国已阔到坦克用不完的地步了?最后还是曼陀菲尔揭开了谜底,告诉他这些全是非洲战役中缴获的美国谢尔曼坦克去掉炮塔改造而成的工程车辆,为加快马岛工事抢修速度,他带过来至少一半。这让庇隆非常满意,同时又对即将抵达阿根廷的军火抱有热切期望——他用牛肉和农产品从元首手中换到不少便宜货,光T-34坦克就弄到120多辆,另外再加上一批装甲车和追猎者突击炮、三号突击炮,两个装甲掷弹兵师的架子马上就能搭起来,他决心交给自己最心腹的手下来带——就南美洲这地方,同样的技术兵器组建2个装甲掷弹兵师远比1个装甲师更管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