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铁十字_月影梧桐【完结】(1080)

  后者难度就大得多,因为其成功的标志是需要给Hs-293配上红外导引头——科学家们发现无线电信号很容易干扰,而红外辐射不那么容易隐蔽,特别是海面上,机动能力越强、速度越快的军舰越容易辐射出强大的红外线来,对引导非常有利。

  红外引导头德国有现成技术储备的,德国最初探索近炸引信时试验过多种引导头,其中就包括红外,但将红外引导头塞入小小的88mm炮弹或者128mm炮弹显然难度太高,所以一直不能成事,但放在体型硕大的Hs-293上就一点问题也没有,德军试验过多次,发现黑夜中使用效果非凡,甚至比白天效果还要好。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研制,新一代Hs-293投入使用,为与前代有所区别,型号改成了Hs-393。

  8架Me-264重型轰炸机撕开了漆黑的夜幕,朝佛得角方向扑来,他们没有任何护航战斗机,唯一能掩护他们的就只有浓郁的夜色。几天前机群就转移到了加那利群岛,按航程早就能打击到美国舰队,但深知水平轰炸弱点的德军并不想浪费宝贵的出击机会,而是组成了独有的夜枭战队并向目标方向扑去。

  “航向225度,速度230节,高度7000米,距离145公里……大约有8架大型机。”

  英格索尔和特纳通过雷达得知远处有飞机扑来,毫无疑问肯定是德国人,但让他们迷惑不解的是,德国人为什么在晚上发动攻击?这架势明显是重型轰炸机,难道德军已掌握了晚上水平轰炸的诀窍?这可真骇人听闻……

  第040章 纽芬兰(17)

  “难道他们打算增援萨尔岛?比如说,空投部队?”英格索尔疑惑地问道。

  “这……”特纳迟疑了,这明显有悖于常识,萨尔岛本来面积就不大,夜间空投只怕落入海里的可能性更大,想了想他回答道,“有可能是空投物资或补给,毕竟打了好几天,德军消耗不会小。”

  “让岛上的陆军注意点。”英格索尔一阵苦笑,本以为第3师上去会是压垮德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想到虽已占领了一半多的地盘,德军依然在纵深地带负隅顽抗,由于岛屿中心地带舰炮覆盖起来不易,陆军3师推进速度更慢。

  过了几分钟,雷达室继续发来警报:“德军航线不变,持续向舰队飞来,建议防空准备。”

  “好吧……”特纳叹了口气,“一级战备……”

  “飞机需要起飞迎敌么?”

  “不必了,夜间根本找不到敌人也难以安全起降,不要空费力气。”特纳苦笑,“您不要对他们抱有太高期望。”

  这是句大实话,光今天一天就有4架飞机因为降落时飞行员没控制好而坠入海中,人虽然救了上来,飞机却完蛋了,指望这帮菜鸟夜间作战还不如指望德国人攻击时准头差一点。

  有参谋嘀咕:“我们执行了严格的灯火管制,我就不信德国人能找到我们。”

  此刻,夜枭战队带队的里希特少校冷笑一声:“我当然看得见你们……”他之所以这么有底气,完全是因为飞机上普遍安装了新研制成功的雷达:FuG-300。这是一款用于探测及定位水面舰艇的空对海扫描雷达,是在洛伦兹公司(C.Lorenz)开发的FuG 200 Hohentwiel雷达基础上升级而成的。FuG-200型探测距离在高度5000米时大约是120公里,当初Fw-200C就装备这款雷达而成就了“大西洋秃鹰”的威名。

  但对这款雷达的性能,德方一直很不满意,因为其不但体积大,而且搜索距离有限,精度也差,一直苦于没有太好的替换,在1941年发明后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打转转,直到霍夫曼指示从日本引入多腔磁控管后才开始突飞猛进。

  磁控管1921年就有了,但多腔高能磁控管直到1939年才由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蓝德尔和布特发明,英国人发明后不久,日本方面也独立研制成该技术。双方起点差不多,但与英方高度重视的态度不同,日本对这项发明基本不闻不问,一直束之高阁。日本的态度并不奇怪,八木教授发明的八木天线在日本国内根本没任何反响,直到日军打下新加坡,从缴获的英国设施中看到八木天线并知悉其价值后才恍然大悟。

  日本毫不重视,英国飞速发展,一年多后不列颠之战进入高潮,英国人又将多腔高能磁控管技术送给了美国,此时英国产品已能以10KW功率发射3000MHz的微波。而日本技术依然停留在2KW的初始阶段,又过了一年,英国人发明了多腔磁控管空腔间的异体耦合技术,把磁控管交变齿捆绑在一起来约束以便实现稳定,获得了在3000MHz下50KW的输出功率。对微波雷达来说这样的功率足够了,不但体积大大缩小,重量也减轻许多。而日本依然是原地踏步——双方现在差距足有25倍。

  等德国从日本引入这项技术,加上从击落的英美重型轰炸机上发现实物再由于霍夫曼不遗余力的推动,到1943年8月间,德国终于实现了多腔高能磁控管复制产品的量产,达到英美1942年年底时的水平,成功将双方的技术差距从4年缩小到半年左右。新的FuG-300型空对海雷达可在6000米高度实现对200公里以上的舰队探测,而且精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

  霍夫曼还让洛伦茨公司和德国另一家雷达技术专业公司——德律风根公司形成共同研究体(中国清末民初管电话叫德律风),探索对其他型号雷达的研究。德律风根公司依托多腔高能磁控管技术,研发成功了FuG-312型雷达,该产品主要运用于夜间战斗机空对空探测,可在8公里范围内发现诸如B-29这样的大目标或者5公里范围内发现诸如P51这样的小目标,定位精度可精确到200多米——完全处于飞行员的目视观察范围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