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这样卖血卖肾般的支持,也不过就是将印度军从30万左右提升到40万,距离山下奉文理想的兵力要求还远远不够,他认为要达到严密的控制程度,至少要比关东军+朝鲜军的数量多,而后两者兵力已近80万。大本营实在抽不出兵力和物资给他,只能一方面硬着头皮继续动员,打算组建15个三单位制的治安师团;一方面又向海军求援,希望海军能资助一些,正好角田和西村的破交成果送到了特鲁克,还没焐热便分了一半给陆军。
这种形势下如果再继续奢谈北进(吃远东和西伯利亚)、南下(吃澳新)简直就是异想天开,虽然一帮眼高于顶的昭和参谋吵吵闹闹要求陆军继续扩军100万,但石原莞尔和堀悌吉认为这不可能。扩军100万的人头很容易凑出来,装备问题该怎么解决?如果陆军军费过多挤占了海军份额导致海军实力上不去的话,日本就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中——一旦联合舰队被击败,所有派驻在外的兵力全是死棋!
参联会众人虽然并不知道日本内部的窘迫,但他们从日本不断扩张的版图上本能地察觉到对方的软肋所在——地盘太多、线路太长、守不胜守!
参联会当天晚上讨论的最后一个话题是火箭。罗斯福显然对这种高速、远程武器很感兴趣,甚至天才地预见到可使用这种武器将美国曼哈顿工程开发的“大炸弹”投放出去,思考半天后他说道:“先生们,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这种东西我们必须造出来,我先给20亿美元,你们去想办法吧。”
在他看来,他从未听到过火箭方面的情况报告,估计美国火箭水平很糟糕,这次又没英国技术参照,必须美国人独立研究,所以一口气就拍出了20亿——相当于20艘埃塞克斯级的价格。
“事实上我们是有研究的,甚至当初比德国人还强一点,被自己给耽误了。”马歇尔尴尬地笑笑,“我们找到了这方面的权威,他愿意亲自和我们汇报并介绍火箭。”
马歇尔没吹牛,他找到的人叫罗伯特·戈达德,从1920年开始研究液体火箭,1926年3月16日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1930年,他研究的火箭飞行速度达到800千米/小时,并在次年的发射试验中首先采用了现代火箭目前仍然使用的程序控制系统。这时候德国的第一枚火箭才刚刚试验,而目前位居德国火箭技术头把交椅的布劳恩连大学都没念完。
介绍完自己的研究经历和学术进展后,戈达德说道:“总统和各位将军阁下,非常遗憾地指出,本来我国在该领域领先德国人2-3年。大萧条及我国政府不重视国防科技、片面注重经费平衡的体制破坏了研究进程,如果你们投放在伦敦的德国火箭有关性能真实无误的话,我预计与德国人的差距在3-5年,最快也要三年才能见效,而我恐怕是看不到这一天了。”
“为什么?”
“医生诊断我患了喉癌,可能还有一年左右的寿命。”
“哦,上帝,这可太不幸了。”所有人惊呼起来。
“我会在剩余的一年里拼命工作的。”戈达德笑笑,“另外我再推荐个人,我认为他有能力接替我把后续工作干好。”
“谁?”
“冯·卡门教授及他的中国学生。”
第049章 大英帝国(5)
民主国家的决策效率平时确实不太行,能拖就拖,但真到危急关头,迸发出来的热情也令人叹为观止。听说德国用“远程”火箭(相对于火箭炮来说)从欧洲大陆打到伦敦,不仅炸死几千人还没办法防御的消息,华盛顿一片沸腾,当天夜里就紧急行动起来——这可真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当年德国人搞出巴黎大炮,现在又搞了伦敦火箭,万一将来德国人发疯搞跨大西洋火箭怎么办?那美国人民还不是永远生活在无穷无尽的恐惧中?
根据戈达德的推理,如果现在德国就有400-500公里射程的火箭,在10年之内将其提升到6000-8000公里射程是很容易的,要知道他在13年前搞火箭时射程只有区区20公里,现在居然能发展到这个境地,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按这个速度下去,火箭射程别说6000-8000公里,就是超过1万公里也指日可待。而熟悉全球地理的参联会高层心里很明白,如果真有6000-8000公里的火箭,那部署在葡萄牙、西班牙和西北非一线发射可直接将美国东海岸的精华地带全笼罩进去,如果德国人丧心病狂将火箭拉到亚速尔群岛部署,那大半个美国就全在里面了。到时候德国人还不是想打哪就打哪?难怪德国人一直对发展重型远程轰炸机不感兴趣,原来他们的攻击路径是这个,这可比美国搞B-17\B-29高明多了,既不用死人还无法拦截。
谁都不是神仙,美国高层也会误判德国动作,更会因目前战局不利而高估对手实力。德国之所以不发展重型轰炸机绝不是不感兴趣这种话就能解释的,完全是因为成本太高搞不起,而美国自己有不俗的飞机制造能力,现在反过头来又觉得德国人手里的东西更好、更厉害——4马赫的超高速度,无法拦截、无法预判的落点、不死人的安全性,简直就是大国横行世界的最大法宝。难怪德国人态度这么强硬,这么咄咄逼人,原来他们手里是有真家伙的!再联想到德国人在喷气领域的建树,不但喷气战斗机,连喷气轰炸机都出来了,还让不让人活了?
戈达德预测说:现在德国敢把400公里的火箭拿出来,按惯例和研发进程,他们手头至少有1000-1500公里的家伙在试验。这猜测是有根据的,但他万万没想到德国人的步子跨得比他想得还远,在1944年年初两级V2火箭串联试验成功后,德方根据布劳恩的建议直接越过了1500公里左右级别的V4火箭而上了2500-3000公里的V6,而在佩内明德设计室里,5000公里级别的V8都在图纸上成型了。由霍夫曼点拨的五位一体发射力量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船台上的特大型潜艇(伊-400)、研究院里的超级卡车(40米长,机动发射平台)、地下发射井等都在此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