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刚从中国返回的史迪威出面提了折中方案,建议让李奇微带101师和第11空降师去,并正式接任累西腓集群指挥官,还提议让李奇微在巴顿集群撤退后出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官和南美战区副司令官职务,军衔依旧定中将。李奇微的升迁速度在美军中和坐火箭没什么两样,仅仅两年就从师长干成集团军司令兼战区副长官,但没人对此表示嫉妒,反而认为对这样优秀的将领来说,这种晋升还是太慢。
第二个共识是阿诺德提出的,他认为既然打算撤退巴顿所部,那就要争分夺秒,现在重型运输机不足,必须让双发中型运输机也上场,建议尽可能往累西腓撤,那样距离比较近,只有800公里左右。
但往累西腓撤退的提议遭到了艾森豪威尔和史迪威的反对,理由是两条:
第一,撤退官兵士气低落,如果往累西腓撤,容易传染开来影响士气;
第二,累西腓要有空降军入场,机场、航线也会非常紧张,大规模撤退容易受干扰。
当然,按麦克阿瑟的意见往委内瑞拉和圭亚那撤退也不行,那样太远,会议最后选了巴西北部港口圣路易斯和福塔雷萨为撤退点,海军在那里还有几条船,可以帮助撤往圭亚那和委内瑞拉。
第三个共识是撤退顺序。为了防止士气崩溃,必须制定严格的撤退顺序,参联会经过讨论,决定顺序如下:
第一波:陆海航机组,他们撤退后如身体无殊,建议继续立即承担其他飞行任务;
第二波:受伤尤其是重伤官兵;
第三波:休伊特手下的海军人员;
第四波:技术兵种和军官,如电报兵、炮兵、装甲兵等;
第五波:其余剩余官兵。
原则上撤退顺序如此,具体由巴顿等人安排。
杜鲁门咬牙切齿道:“包括乔治在内的所有高级军官必须全部撤退,不能充当德军俘虏!那样对士气戕害太大。另外告诉士兵们,被俘后就在战俘营待着,德国人在这方面还算靠谱,千万别被蒙骗加入党卫军什么,那是给自己、给家族和亲朋好友脸上抹黑。”
众人一顿苦笑,总统已被党卫军美国集团军彻底恶心坏了,好在英国佬还算讲点江湖道义,没把在英国的10多万美军移交给德国,否则可以编两个美国集团军了。现在南非的情势也很紧张,德军从东线一波波撤退下来的部队很多都在往非洲转移,南非战役已箭在弦上。偏偏美国现在自顾不暇,连南美的事都摆不平,哪里还有精力去管南非?弄得不好在南非的10来万兵力最后都要全部完蛋,很多人免不了继续进战俘营。
这也是为什么伦敦政府退出同盟,甚至还和日本勾勾搭搭做点生意美国没极力反对的根源所在——惹恼了爱德华八世,他把这10万美军交出去怎么办?
“麦克阿瑟将军最后还提了个人建议,是不是可考虑与欧洲方面媾和?”艾克低声复述这麦克阿瑟另一份电报,“他认为在目前两面受敌的局面下,同时打赢日德是不可想象的,他建议正视现实,通过第三国询问欧洲方面的媾和条件,哪怕是暂时停战也好过两面受敌!”
麦克阿瑟和金上将当初是主张先亚后欧派的吹鼓手,是被罗斯福压着才硬着头皮执行先欧后亚政策的,现在已不是考虑谁先谁后的问题了,而是要想办法稳住其中一个。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接,因为杜鲁门明确表示在他任内是不可能签署停战协议的。
半天之后,特纳开了口:“我其实很不愿意和德国人媾和,我们死在德国手里的官兵比日本手里多得多!但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必须放下以前放不下的东西,个人赞同谈谈看。而且如果明年年初谈成,大西洋舰队5艘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大型巡洋舰就可以增援绕道福克兰群岛去增援太平洋方面……”
杜鲁门半晌无语,最后有气无力地挤出一句话:“可以考虑和谈,关键是,派谁去呢?”
李海给他出了点子:“杜威先生不是一直鼓吹对德和平,对日强硬么,您既然已准备宣布退选,杜威先生赢得下届大选的概率超过95%,为什么不让杜威先生利用这个过渡期提前履行部分总统权利,主导对德秘密和平呢?”
杜鲁门心里暗暗叫绝:李海不愧为是罗斯福总统重用的总统参谋长,一肚子高见(坏水)!派杜威挑头和谈的好处很多:
如果对德合约条件屈辱,那杜威是自己打自己脸,因为杜鲁门肯定会把国会审议和最终签字拖到新总统就职以后,这个字必须杜威而不是其他人来签;
如果对德合约条件宽容,那杜鲁门提前派杜威接洽谈判就是有大智慧、有先见之明,是政治家能屈能伸的形象展示;
如果杜威拒绝这项任务,那他在竞选中口口声声说“对德和平、对日强硬”的观点明显就是谎言,将来杜鲁门东山再起还有机会。
所以杜鲁门不担心杜威不接这一茬,哪怕对方知道自己不怀好意,也不得不咬牙切齿接过这项任务。
至于杜威对杜鲁门“治国不利、领导无方”的攻击,杜鲁门已全盘接受了:“是,全是老子的错,老子已声明退选了,你还打算怎么样?要不我再宣布提前离职让你提前接任总统?”
对民主党而言,将杜威置于这种难堪的场面也有利于报当初华莱士事件上的一箭之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