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铁十字_月影梧桐【完结】(1700)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也明白过来,确实在几个月转移过程中上演了众生百态,不少以前信誓旦旦、世世代代跟党走的人最后却妥协动摇变节去了弗拉索夫手下,反倒是对党一直有些不满意,有意无意要批评几句的人却坚定跟党走了。说明大家今后对党、对政权的管理要有新观念、新想法,不要以为批评党就是和党作对,恰恰相反,无原则、无立场附和党和领导人的某些做法,整天“万岁”不离口、“伟大光荣正确”不离口的人更可能是两面三刀、口是心非的投机分子……

  用这些人的话说,“党有这样那样不好,但党总归是自己人,是想让这个国家好,希望这个国家强大,弗拉索夫不过是德国人豢养的一条狗……我们愿意再给党一次机会,愿意和党一起努力,希望党能成熟起来、壮大起来……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的力量也很弱小,现在至少比那时候强多了!”

  这种很典型的话如果放在10年前,甚至5年前都是现行反革命——你算老几,敢说给党一次机会?但至少从现在看,愿意不远千里跟随过来的很多人还是意志坚定、立场坚定的自己人。

  也因为有这个因素,斯大林知道了民心、军心如何,他才有把握开“三千人大会”,现在看来是成功了。斯大林进行检讨后,声誉、威望并未受太大影响,依然还是党的领袖,政治局各位战友依然是党的重要领导人,新增补入政治局的贝利亚、马林科夫、沃兹涅先斯基和布尔加宁都很谦虚,特别是经济学家、经济恢复工作委员会副人民委员沃兹涅先斯基成为政治局委员(一把手是伏罗希洛夫)更说明当前的工作重心在于恢复经济、安定社会局面。

  在今天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大家都不再就过去的问题和错误发言,重点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经济恢复自然是一方面,新军备研究与论证自然也不会少,伏罗希洛夫汇报完有关数据后,由沃兹涅先斯基阐述了明年的重点工作,然后普通工业的发展与恢复暂且略过不提,讨论重心很快转移到坦克工业上来——莫洛佐夫设计局提交的T-44型坦克图纸和T-54型坦克的设计想法。

  该设计局在战前T-34M型坦克基础上研制出了T-44型坦克。这种坦克安装了新型扭杆悬挂装置及横列引擎,并去除了车体机枪,使其在拥有与T-34等同的性能基础上有效增加了装甲防护,是比紧急生产的T-43型更全面、性能更好的中型坦克。当然T-44型也有重大弱点,那就是炮塔太小,只能容下与T-43/85型一样的85mm坦克炮,本来这个口径红军方面认为是够用了,T-43/85能拥有足够优势。

  但理想在现实面前无情地破裂了,当初朱可夫带着南线战役集群试图在斯大林格勒打一次大规模会战,结果他苦心挑选的近卫坦克部队被雷神之锤轻而易举地压倒——豹式压倒了T-43/85,虎2压倒了IS-2,虎式压倒了IS-1。

  为有效应对豹式冲击,T-44乃至T-54要准备应运而生了……

  第015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5)

  南线战役和雷神之锤集团军的精良装备给红军冲击很大,不过有一点他们是确信的:自己和德国人在坦克领域一样都是在玩“中重结合”、“高低搭配”套路,这说明发展路线是正确的——不管什么时候,路线正确总是压倒一切的评价标准,比什么都要紧!

  无疑给了东俄坦克工业不小底气,再加上美国向红军求援并要去了IS-1样车和全套图纸,还在M-26坦克上嫁接使用的消息更坚定了他们的信心——如果这个世界上坦克搞得最好的是德国人,那第二名一定是苏维埃。

  对下一阶段的战略形势,政治局已多次开会研究讨论,大家基本赞同斯大林老爹的判断:德国当前的战略重心是分裂苏联、巩固欧洲联盟、压制美国,在这几个目标达成前,德国不会再向苏维埃进攻,甚至还反对日本或西俄的进攻——这会破坏德国的战略部署。因此,实现3-5年,甚至8-10年的短期和平是有可能的。苏维维当前最凶恶的敌人固然是德国,但真正具有现实威胁的只有日本和西俄,所以军事准备依然必不可少,甚至要把军事力量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步,搞“先军政治”。

  具体到坦克领域,现在苏维埃面临全线被压制的不利状态:中型坦克中的T-43/85打不过豹式;重型坦克中的IS-1/2又打不过虎式/虎2,急需破题。

  主管坦克工业的人民委员马雷舍夫汇报道:“从近期战争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坦克时代并没真正过去,恰恰相反,未来对坦克的需求会更趋向于全面和高性能。当然依靠数量取胜的时代已过去了,现在是质量和性能第一的时代。”

  马雷舍夫的话当然迎合了上意:现在东俄工业产能低、基础条件差、人口少、军队数量也少,再玩坦克海力不从心,不过搞一些少而精的装备还是能办到的——毕竟东俄不用将钢铁用在海军上,短时期内不打仗,有几百万吨也够用了,新的钢铁厂正在如火如荼地新建,原有钢铁厂也在将从西面搬迁的工业设备用于扩建、翻新,他相信能完成当年“产量翻番”的宏伟目标。

  华西列夫斯基代表总参谋部补充道:“陆战还是要依靠装甲力量解决问题,德军闪电战2.0的威力只是打败了试图依靠防线层层扼守的盟军部队,在贯穿防线后,真正形成战场威慑的依然是地面传统部队,他们最终分割包围并消灭了对手。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发展空地一体的力量,后者是如虎添翼的力量倍增器,装甲、步兵、炮兵力量是根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