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纳虽然反对海军在急切中投入战斗,但在这点上的立场与麦克阿瑟一致,认为佛得角是美国的滑铁卢,如果不是那次战役打输了,局势根本不会崩坏成如此。
由于尼米茨当初代表海军对陆军有承诺,一旦德军进攻巴拿马或加勒比4大岛或累西腓,海军是要出动的,现在德军进攻巴拿马已满足了触发条件,因此米切尔渴望的“逼迫战”、“坐视德军离开”的想法注定无法实现,不过斯普鲁恩斯代表海军作战部提了反对意见:他希望先从欧洲岛链入手进行反攻,先行夺回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然后再占领巴西北部,把巴西南部和中美洲德军切割开来,至于陆军口口声声说的侧翼登陆、敌后登陆,在他看来可以用在巴西德军身上。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且能充分发挥海军一锤定音的效果,陆军几个高层也同意,不过麦克阿瑟同意时说的话很不客气:“从巴拿马打可以,从中间打也可以,甚至你们说从累西腓出击同样可以,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德国舰队——怎么打?何时打?先生们,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地坐视敌人大摇大摆撤退,这意味着关键时刻他们还会来一刀,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打一把,哪怕拼上一个两败俱伤的日德兰战役,也比搞‘彩虹’强吧?”
最后两句当然是在骂人:日德兰战役是一战德国海军寄希望于打破皇家海军海上优势的战役,虽然德国在战术上占优,但在战略上没有改变格局,结果变成了存在舰队,那些耗费巨资兴建的战列舰没有在杀敌的战场上立下功勋,反而缩在港口等来了战败的消息,并最终在斯帕卡湾化成了一道令人扼腕叹息的彩虹。
这句指桑骂槐的话一说,海军众将就勃然变色,差点要在参联会上演全武行——自金上将和马歇尔上演过后还没能梅开二度,不过尼米茨比较稳重,他深知麦卡阿瑟这张得理不饶人的大嘴巴——在太平洋战区时就领教过了的,只克制地表示会下达命令给米切尔,让大西洋舰队展开攻势作战,不过怎么战、何时战,主动权取决于一线指挥官,华盛顿不为遥制,更不会强行确定最后期限。
虽然麦克阿瑟接受了这个设想,但奈何克鲁格不干,因为发动两栖登陆战役需要准备较长时间,没有2-3个月根本不可能推进到巴拿马方向,那该方向就有大麻烦——德国固然无法通过加勒比一线给巴拿马输送,但未必不能通过太平洋一线给巴拿马输送,他忧心忡忡地表示,距离巴拿马外围1600余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就盘踞着日军,怎么能先打中路呢?肯定要先从西路下手!
围绕各种各样的战役意见、分歧、沟通、讨论一直持续到3月8号,最终麦克阿瑟强行以陆军总参谋长的身份压制了克鲁格的意见:打西线还是打中线的事再说,这是陆军内部的问题,现在关键是先打海战,把轴心舰队干掉。
杜威本来是希望陆海军双方再合议一番,但后来也顾不上这么多了,急切盼望着陆海军尽快打一场,因为夏威夷方向传来的消息非常不理想,这比巴拿马带来的压力更大……
第073章 不可能的任务(2)
华盛顿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策略,连续出动客轮、医院船或其他民用货轮从日军手中利用“赎买”政策救回来了上万人——基本用滞销货物和其他剩余物资冲抵费用。
堀悌吉当然能看出美国用意所在,但这些滞销物资对日本而言就是有用物资,所以他没表现出勃然大怒或断然拒绝,而是让人根据滞销情况压低了折算价格,意思仿佛在告诉美国人:来吧,你有多少滞销物资我都包了。
虽然平民还在源源不断地往西海岸送,但夏威夷士气已跌落到非常低迷的状态,特别是冢原把第一次夹杂在伤兵中的权势人物“归还”后,更是激起了全体官兵的反感。眼看平民一天天逃出去,夏威夷的包围圈没有任何动摇迹象,要解围更遥遥无期,有人开始利用各种关系哀求华盛顿,能不能把军队也赎买走?
对后一点,与绝大多数日军将领不同,堀悌吉是能欣然同意的:他的目的在于占岛,要美国俘虏干什么?养着他们还得耗费兵力、耗费给养!
可杜威能下令赎买平民却不敢下赎买官兵的命令——这是完全两种性质和意义的事,如果连包围圈里的官兵都能赎买,那还打什么仗,趁早和平了事。
杜勒斯与他态度截然不同,认为如果能把官兵和平赎买下来,哪怕为此付出高昂代价和全部装备也在所不惜——任何时候人都是第一位的!如果这次能把普通士兵也赎买下来,那原先华盛顿专注于救援军官的不良声誉也能得到缓解。甚至他还暗示救援民众的红十字与日本接触,试探性地提出了“如果军队官兵就地退役化为平民能否赎买?”的问题,得到了日本“积极”回应。
两人争论的态度在陆军内部引起了激烈反弹,克拉克认为可行,麦克阿瑟激烈反对。
马歇尔的表态最有意思:“如果总统为挽救官兵的生命而痛下决心,那陆军愿意付出惨重的名誉代价并发誓一雪前耻……”
这话听着很拗口,实际意思很明确:如果总统强行下令赎买陆军,陆军虽不“高兴”,但会硬着头皮接受;如果让陆军自己提要求,这万万不可行。
杜威的用意也很明确:就是让参联会自己提要求,他作为总统出于人道主义,“勉为其难”地审批答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