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真假难辨的问题,首先在于具体战术运用。”麦克阿瑟皱着眉头道,“根据这份计划,轴心主力将兵分两路,从南北同时下手,北面的一路在加拿大登陆,南面一路依托巴拿马向北进攻,取中美洲入墨西哥再到合众国本土,与我们考虑的直接在东海岸或佛罗里达半岛登陆完全不一样。虽然可以解释为德军比较谨慎,先从弱一点的区域下手,但如此漫长的补给线是很难维持的,而且我军有从容的时间和足够的兵力调度予以应付,一旦打成消耗战则完全不可能获取最后胜利。”
“第二个真假难辨的问题是要策反墨西哥和加拿大……策反墨西哥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上次大战德国人就打过这主意,但策反加拿大感觉就有些匪夷所思,不说丘吉尔政权,就是加拿大本土政权也不可能接受这种策反。”
“第三个真假难辨的问题是轴心准备组织48国联军,其中派出师一级以上作战力量的至少有31个国家,如此庞大、繁杂的力量在调度时简直就是一种灾难,而且战斗力也难以保持,不知道德国人有什么自信心能够维持如此规模的力量……”克拉克疑惑道,“这些兵力德国完全可以自己一家出,让其他各国支援后勤与物资即可,为什么偏偏要召集那么多三心二意、战斗力参差不齐的部队?这不是在浪费时间么?”
会议最后讨论的结果是:不管真假,先按照这个计划准备国土防御应对计划,在加勒比海布防得到认可的布莱德利这次被选择成为布防计划的主持制定者。
就在参联会煞费苦心来判断“高堡奇人”计划真伪并讨论应对时,杜勒斯和里宾特洛甫的第二次谈判在葡萄牙里斯本展开,这是德美现阶段边打边谈的显著特征,当事人与居间国家一点都不觉得违和,整个欧洲外交圈也非常关注这次谈判。
关于第二轮谈判,德国方面给出过前提:如果美国还坚持原条件,则谈判没有展开必要。
加勒比海战和橡树岭突袭战后,作为老资格外交官,杜勒斯当然知道德方获取了显著心理优势,对局面恶化有预期且无可奈何,便极力劝说杜威接受更现实、更苛刻些的条件,在他反复劝说和沟通后,杜威和参联会众人认可了新的让步条件——虽然离德国的条件还有相当距离,但和前次接触时相比至少后退了很多。有了对话空间和谈判余地后,居间的葡萄牙人和传递消息的瑞士人才有了辗转腾挪的空间。
对第二轮谈判,杜勒斯考虑很明确,甚至准备了一些新的、未经授权的条件准备在时机不利的时候抛出去,同时他还想从CIA分布在欧洲的间谍网中探听德国核计划进展,不过德国人显然滴水不漏,目前除隐隐约约知道佩内明德附近有德国重要的科研基地外,其余一概不知。可就算知道佩内明德这条消息,美国也没有任何可以攻击的手段,只能望洋兴叹。这与德国熟门熟路攻击曼哈顿工程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在表面上,杜勒斯极力表现出一切尽在掌握、完全不必要为橡树岭担心的云淡风轻来。
“老朋友,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见面了。”里宾特洛甫满脸春风,仿佛不像是会见敌对国家的谈判代表,反而是会见轴心阵营的外交人物。
可客气归客气,第一个问题就让杜勒斯皱起眉头,“不知道贵国打算什么时候恢复对巴拿马运河的开掘?”
“恢复?”杜勒斯仿佛听到世界上最好听的笑话一般,笑问道,“您在和我开玩笑?”
里宾特洛甫故作惊讶地反问:“你们不想恢复?东海岸永远都不想派船去保护西海岸和夏威夷了?”
杜勒斯立即从中找出特别之处,露出可堪玩味的笑容:“看来贵国并不赞同日本侵占夏威夷的行为?”
“我们不赞同日本完全占领夏威夷,但也不赞同日本毫无所获,你知道的,站在轴心的立场,我们欢迎日本一切削弱美国的动作,但站在同为西方国家的立场,你懂得……”里宾特洛甫话说得很直接,“今天我们是秘密谈判,完全可以坦诚相见,所以我不想和您用外交辞令虚与委蛇,那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刚才这句话就是我们最好的诚意表达。我也知道你们在和日本秘密洽谈和平的事,对此我们不感兴趣,所以您不必用这个手段来压我们。”
杜勒斯点点头:猜到日德关系有一点问题是一回事,德国人公开承认甚至愿意在美方面前展露出来是另一回事,倒确实如里宾特洛甫说的那样——德国人有“诚意”!
“巴拿马我们是一定要控制的,但我们没有单独控制的愿望和野心。您要清楚,只要巴拿马控制在我们手中,实现国际共管,日本才能放心,否则,您以为日本会怎么看德美和平?”里宾特洛甫解释道,“巴拿马问题是德、美、日三国之间都绕不开的核心问题。”
“我们不一定恢复,如果不能充分保证我方利益的话。”
“对德国来说,不开通巴拿马运河没什么损害,对日本来说却是求之不得的行为,毕竟巴拿马运河对我们没有威胁,对日本却是极大威胁……”
杜勒斯试探性地问道:“假设德美媾和后,德日仍旧处于战争状态,德国会采取什么行动?”
“我们会保持武装中立态度。”
“武装中立?”
“日德盟约将予以维系,不过我们不会采取直接军事帮助和武装干涉的方针,欧洲轴心力量不会使用军事手段针对北美大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