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雍仁无力反驳,难道他能说皇族也有野心,也盯着东京这个帝位?那岂不是不打自招?所以只能沉默以对。
“堀枢密在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削弱皇室影响力,今后皇族中将退役,不能担任首相,可皇室成员这么多,军不能管,首相不能做,自然也要安排合适去处,去地方镇守是不错安排。”小畑敏四郎娓娓道来,“帝国版图现在这么大,如果都当成本土对待,光靠东京发号施令根本管不过来,分而治之是最恰当、最实际的选择,才能保持长治久安;倘若将其当成是殖民地一般对待,要不了几年就会因为当地心怀怨恨而分崩离析,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不就是这么一回事么?堀君为避免这个下场,奠定帝国万世基业,设计了一套特殊朝贡体系,诸皇族分封之地就是特殊朝贡的体现,只有皇族坐镇当地,才能震服四夷。”
雍仁叹了口气:“您知道的,中国自汉代分封以来,皇室下场一直不太好,汉代有七国之乱,晋代有八王之乱……”
“殿下顾虑没错,但殿下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国历代分封,都是裂中国之土而行封建,故宗室怀有不臣野望,一旦枝干强弱逆转就有大变;日本分封,是裂非日本之本土而行封建,若殿下出任印度总督,您所能依靠的还是本土派遣之兵,这些官兵基业在本土、家眷在本土,如何肯为殿下取东京之大位?殿下要将印度实力纳为己用,至少要将治地本土化,至少要引入本土子民巩固之,这就是个漫长过程……不怕殿下有雄心,就怕殿下没雄心。”
小畑敏四郎说的很隐晦,但雍仁马上听明白了:分封到印度后,只有先把印度发展起来,让印度上下日本化他才可能有机会对抗本土,如果印度始终是殖民地或委任统治地,是不可能支持他这种野心的。
“倘若这一切成真……岂不是……岂不是……”
“堀君认为要想化远方之地为日本之地,没有100-200年根本办不到,那时候别说是他,连他孙子都是一团骨灰了,何必操心以后之事?后世之烦恼就让后世之人去解决,子孙们肯定比我们聪明……即便如家康公这种雄才大略的人物,难道还管得着几百年后的奉还大政?”
“先生说得没错,可惜我才疏学浅,现在又是病躯之体,实在有心无力。”
小畑敏四郎微微一笑,他知道雍仁听进去了,否则也不会改口称呼“先生”,不过这种事毕竟非同小可,肯定要多斟酌一番,他也不再逼雍仁,而是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告辞:“殿下不宜妄自菲薄,可以多考虑考虑,微臣先告辞了……”
从御殿场离开后(富士山附近),小畑敏四郎连夜赶赴东京向堀悌吉汇报情况:“见到了秩父宫殿下,不出堀君所料,动心是动心了,不过顾虑很多,不敢奋力一搏。”
“这是自然,即便没有这个顾虑,你我初次上门去劝说肯定也是要拒绝的,他没把你赶出来,已算是极为客气了……”
“那么,这件事可为?”
堀悌吉微微摇头:“没这么简单,二重桥这位盯得很紧,据说因为我上次去探视了一次,木户大臣挨了一顿训。”
小畑敏四郎忽然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原来堀君老谋深算,我等不如。”
旁听的伊藤整一没想清楚其间的奥秘,还在纳闷,一旁的山本五十六已在叹息:“这样打草惊蛇、故弄玄虚,今后历史会怎么看待我们?”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这两句打哑谜的话一说,伊藤整一终于明白过来了:所谓限制皇室影响、推行亲王分封实际是堀悌吉的策略,目的就是要引起裕仁的焦虑和暴躁,一旦心态失衡,二重桥里这位就可能做出一些动作来,到时候利益交换也好,反攻倒算也好,就师出有名,如果像现在这样不温不火地互相僵持着,舆论反倒对堀悌吉不利。
到这时他终于想起当初堀悌吉为什么要和伏见宫博恭王顶着较量“军制改革”、“飞行员可为军官”,这些议案如真要切实推进,其实完全可以慢慢来,但堀悌吉为激化矛盾故意一拥而上、直接硬打,逼着伏见宫博恭王忙中出错免去堀悌吉的职务——这就捅了舰队上下的马蜂窝,把人心全逼到堀悌吉一边去,就连原先铁杆的舰队派近藤信竹等人也认为伏见宫博恭王办事不妥;等伏见宫博恭王让及川古志郎接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等于是把最后爆发的导火线给点燃了,再不“天诛国贼”才有鬼了。
表面上看是堀悌吉被逼到墙角的无可奈何之举,实际上完全是他布置好的圈套,就等你忍受不了要发作再把你一锅端掉。
第149章 昭和维新(16)
现在这个局面,如果裕仁继续装聋作哑,堀悌吉哪怕再权势滔天也不敢废帝或者限制皇权,可如果裕仁先出手且又失败呢?那博得同情的堀悌吉反击起来就从容得多了……
串联三个亲王分封不管是不是真有这回事,首先就会刺激到裕仁敏感的神经,然后就会让局势彻底爆炸。
“您觉得陛下会怎么想?”
“怎么想?”堀悌吉微微一笑,“他会去找你的好学生……”
“武田攻?”小畑敏四郎微微一笑,“他的想法和作风我很明白,典型的大阪商贩之后,除非特别有利,否则不会下大本钱。”
“放一个筹码就够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