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备和技术兵器对比上红军依然占有一定优势,但没人数优势这么明显:双方坦克的数量是1800辆对2500辆(其中德国方面本身1500辆,另有300辆属于轴心盟军),不过红军2500辆坦克中大约只有1800辆左右是T-34或同等水平(包括KV系列,美国人援助的旧款谢尔曼,英国人援助的瓦伦丁等),剩余部分是T-26、T-70等过时货,而曼施坦因手下的坦克中三号占了40%,旧4号占了20%,长身管且前装甲加厚为80毫米的4号G已达到了40%的水平,轴心盟军的坦克要差一点,除少部分四号外普遍以三号居多,还有一些是德军赠送的38T,考虑到坦克性能与数量差异,装甲实力略微红军占优,但整体趋于平衡。
双方的火炮数量差距较大,一贯秉承大炮兵主义的红军占据较大优势,德军拥有各种口径火炮达1.7万门,而苏军数量已突破3万门,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在75mm口径以上中型、重型火炮领域双方数量基本是相等的,论到火炮质量,无论是克虏伯还是斯柯达兵工厂制造的产品都要略胜一筹。德军唯一占优势的是空军力量,双方作战飞机的数量大约是1600架对1300架,且德军飞机性能占有较大优势。
这个装备与兵力对比已是霍夫曼竭尽全力后的结果了,一方面因为他快速叫停了9月份以后的进攻作战,无论高加索的蓝色方案还是斯大林格勒战线上的损失都很小;另一方面是因为提前转入总动员体系后生产规模持续快速上升,加大了装备补充力度。整个9-10月间,东线所有的2号坦克和38T全部被清仓了,一律替换成了最新式的4号G,其中二号坦克改成了防空车,38T则作为奖励送给了轴心小兄弟(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不知道这些国家相应提供了不少后勤物资和谷物),另外各集团军群上交的T-34坦克也换成4号G回来了。这一点上各集团军群司令官都是非常满意的,那意味着装甲部队在编制不动的前提下起码增加了30%的作战力量,更妙的是几乎还不用额外追加油料补给。
东线将领都非常感谢施佩尔,因为2个月生产调整的见效就如此之大,如果能切实按照这个步伐走下去,到年底之前完成所有三号坦克的换装绝不是一种空想——统帅部和陆军总参谋部的所有参谋人员都庆幸当初没接下那个关于坦克生产重整案的赌注,否则现在上百个少将以上的军官都得灰溜溜给施佩尔去站岗,一人一礼拜的话都能轮到1945年。
第006章 大战来临的东线南翼(下)
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参谋部均对即将爆发的大战忧心忡忡——经过两个月蛰伏又经过冬将军武力加成的红军能爆发出多少战斗力令人十分担心。但霍夫曼却明确告诉曼施坦因,没有任何后备兵力给他,让他必须立足于用现有力量打赢,当然,装备和物资什么的他是毫不吝啬的。在这一点上以蔡茨勒上将为代表的总参谋部也无法指责霍夫曼的不是,在面临火炬计划威胁与北非战事紧张的时刻,元首手里捏着的3个装甲师、8个步兵师作为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确实不能随意拿出来挥霍,他们必须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上去。而后备军中编列的那30多个师尚未形成战斗力,霍夫曼也不愿意匆匆忙忙将他们拉去战斗,把他们当作野战部队补充兵力比单独新建师一级部队更有意义,霍夫曼的这种策略与希特勒几乎病态执着于成立新部队的做法不亚于天壤之别。德国国防军因为霍夫曼的穿越,第一次立足于想办法将原有作战部队中的缺额补上(武装党卫军除外,他们新扩建了4个师级部队)而不是削尖脑袋、挖空心思地组建新部队,因此东线一线作战师的数量几乎不变(依然维持在180个左右),但实质性野战兵力却大为增加。
在整个战略态势上,双方的部署意图都是十分明确甚至是针锋相对的——南方集团军群依托两个较大的突出部,从北往南分成了3个相对区隔较为明显的集群:北路是原魏克斯集群的主要力量,在9月份人事和后续兵力调整中由于魏克斯元帅转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北路集群由霍特大将指挥,主要辖有第4装甲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罗马尼亚第1两个集团军,总兵力大约40万,坦克750辆,构成了南方集团军群的左翼,与其对上的是红军布良斯克、沃罗涅日两个方面军,总兵力超过50万,坦克数量近500辆;中段是斯大林格勒与罗斯托夫方向,主要是南方集团军群的本部,由曼施坦因元帅直接指挥,主要辖有第6、第2两个集团军和部分集团军群直属力量,总兵力约32个师,55万人,550辆坦克,与其对上的是红军顿河、斯大林格勒、西南三个方面军,总兵力约130万,坦克1300辆;右翼是克莱斯特大将指挥的原“A”集团军群主力,核心是第1装甲集团军、第17集团军,总兵力约50万,600辆坦克,与其对上的红军高加索方面军拥有总兵力80万,坦克数量700辆。
对这样的可支配力量曼施坦因自己很满意,觉得手上本钱不算小了,如果在战争爆发前有人告诉他将来能指挥这么多部队,他非把人家当疯子赶出去不可。当然他还很眼馋霍夫曼手里捏着的包括维京、大德意志等几个重点装甲师,但一听这是为北非战役第二阶段准备的部队后就不吭声了。另外,霍夫曼虽然没将虎式坦克送给东线,但第一批12辆突击虎——用保时捷博士那落败了的底盘改装而成的突击炮让元帅十分满意,380mm粗的管子,一枚炮弹就是324公斤,威力比重型航空炸弹还厉害,一片下去寸瓦不留,让他觉得打巷战有了十足把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