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根据陛下与大本营最新决策,日、德、意三国印度洋攻略已正式批准,要求我联合舰队主力部队最迟于12月15日突入主要战区,配合德、意陆地作战,从出发到归来之间,预计太平洋各地区将有4-6个月的时间陷入海军力量真空。”
对突如其来的印度洋攻略众人都感觉一头雾水,南洋战局目前举步维艰,上面居然还异想天开搞什么印度洋攻略,真是不知所谓。不过在座的都是聪明人,一联系到东条内阁倒台、皇族军令加强、陆海军协调一致架空内阁等迹象,便明白其中奥秘所在,在听了有关德国方面为这次攻略提供的代价后,众人也表示心动。
虽然堀悌吉是直接从预备役和公司取缔役职位上转任过来的,但32期首席、海军次官的资历毕竟摆在这里,加上他刚一上台就放逐了“黄金假面”宇垣缠,众人对他的话不敢不予以听从:“为有效应对这一局面,大本营做出如下决定:第一是收缩陆军兵力加强守卫,不但要从瓜岛撤军,而且要放弃布干维尔以东、莱城以南诸岛;第二是寻求对美海军舰队震慑与杀伤,迫使其在联合舰队主力西调期间不能对我南洋诸岛造成重大威胁……”
众人哗然,从瓜岛撤军虽然一直有这个想法,但奈何陆军方面死活不肯同意,现在倒好,不但瓜岛不要了,连其他大部分所罗门岛岛屿都不要了?
“长官,执行印度洋攻略、撤退布干维尔以东岛屿等等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是大本营的最新方针么?”清水光美不解地问道,“十天前我们接到的命令还不是这样的。”
“局势变化很快,十天前的方针已不能再指导目前作战了。瓜岛作战难以维持,无论石原次长还是多田骏陆相都看到了问题症结,在百武晴吉三次进攻均告失败后,瓜岛之战结果究竟如何难道还看不清楚么?”堀悌吉严肃地说道,“我们丢掉了瓜岛的制空权,丢掉了瓜岛海域的白天制海权,没有这两样东西怎么能打赢呢?在没有制空权、制海权的支持下,陆军进攻十分惨淡,更要命的是和谈也很不顺利。”
“和谈”两个字如同一枚重磅炸弹扔进了会场,面对鼓噪的众人,堀悌吉又简单地介绍了最近政局变化与日德沟通情况:“有关甲案、甲案改的媾和设想均为美方所拒绝,帝国已无任何退路,我联合舰队要么不战而降,要么奋起一搏……诸君,你们是愿意投降呢还是愿意打到底?”
这口号几乎是珍珠港之前的翻版,唯一的不同是当初决策时带着忐忑与不安,而现在决策却带着对未来失败的无限恐惧。
连山本五十六、堀悌吉这样的条约派都杀气腾腾要求打到底了,以近藤信竹为首的舰队派自然不能认怂,在最初的惊愕过去后,全部是一面倒的支持与鼓动声。
“下面宣布下一阶段作战构想,在执行印度洋攻略之前我们必须再与美国人打一仗。”堀悌吉扫视了会场一周,“本司令官前来履职时已初步构想了有关作战方案,最后得出结论是不重创美军航母编队则南洋局势无法稳定,而现在是美国航母实力最虚弱之时,一旦到明年美国数十艘航母扑过来时想拼命也来不及了,经征得军令部同意并经过与参谋长的多次商议,本次作战的核心是美国海军航母编队。”
第020章 联合舰队之怒(2)
有关美国航母的具体情况还是科尔将霍夫曼的原话告诉日本海军高层的:在东所罗门海战之后,企业号航母遭严重破坏被迫前往夏威夷珍珠港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大修,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兵力变为以胡蜂号、萨拉托加号和大黄蜂号为核心的三个航母特混编队。8月31日,萨拉托加号被日军潜艇“伊26”发射的鱼雷击伤并需要进行3个月的维修,9月14日,胡峰号被日军潜艇“伊19”发射的3枚鱼雷击中,最后因损害控制队无法遏制随后的大火而被放弃和凿沉。整个9月后半月美国海军只有一条航母,称之为“九月危机”——这是珍珠港之后美军航母编队力量最薄弱的时间。到10月下旬,经过紧急维修的企业号重新返回南太平洋海域,至此美国在太平洋上的航母编队虽然有所恢复,但数量仍不过是2个,其中只有大黄蜂号1艘航母完好无损。而此时日本尚拥有两个航空战队,包括第1航空战队中的翔鹤、瑞鹤、瑞凤三舰和第2航空战队中的隼鹰、飞鹰(本来还编有龙骧轻空母,8月末战沉)一共两大三小航母。双方航母从数量对比来说是2:5,从舰载机数量来说是大约是169:280。
“综合以上因素,本司令官断然决定调动特鲁克海域附近所有军舰向瓜岛海域挺进,寻求对美航母编队决战。”堀悌吉目光炯炯地看了众人一眼,一字一顿地说道,“本次作战由本人亲自指挥,率包括大和号在内的全体军舰出击,以大和为总旗舰。”
动用大和?所有人脑子都蒙了,这是开战以来从没有过的事情,有人马上反驳道:“可是,大和号是帝国海军象征,不能轻易动用。”
“为何不准?”堀悌吉肃然道,“战舰造出来就是打仗用的,不是停泊在锚地当旅馆用的,不要说大和号了,要是已完成整顿的武藏号如果现在这里,我也毫不犹豫地动用。”
大和号战列舰一直有大和旅馆的称呼,联合舰队司令部在上面维持着奢侈的生活,让大本营特别是陆军方面十分看不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