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铁十字_月影梧桐【完结】(621)

  但霍夫曼并没有流露出什么不悦的表情,在他看来,指挥若定、场面平和才是高明的指挥官,气氛紧张、脸色大变多半是情况不妙,如果指挥部里这些参谋忙得满头大汗跑来跑去、到处都是声嘶力竭的吼声那估计就离失败或重挫不远了。

  他看了看沙盘有关敌我态势的分布,问道:“前线情况怎么样?”

  “很好,我们顺利推进,敌人节节败退……”曼施坦因先描绘了大致的交战情况,然后又跟了一句俏皮话,“不过推进速度似乎有点快,超过了计划期望,也不符合您的要求,我在想办法怎么打慢一点,却又不能表现得太明显,以免让俄国人看出破绽——这让我很伤脑筋。”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哄堂大笑起来,连霍夫曼也被逗乐了,他不知道曼施坦因居然还有如此幽默的一面。

  “俄国人很不经打么?”凯特尔疑惑地问道。

  “也不是,主要是我们的部队比较厉害。”曼施坦因想了想解释道,“经过近3个月时间对人员、装备补充与调整后,部队战斗力有了飞速提升,别看只是诸如换装新式步枪(G43半自动步枪和STG43突击步枪)、增加自行火炮、半履带装甲车等细微变化,叠加在一起就使部队面貌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再加坦克数量的增加,现在1个装甲师比从前2个装甲师还厉害,2个步兵师相当于过去3个师。”

  “这一切完全归功于元首的调整与坚持。”他停了一下,最后又总结了这一句。所有人都会意地笑了起来:大家都理解这不是廉价的奉承话。霍夫曼当初一力推动“扩师裁军”和编列1943型部队编制时曾遭到各种各样抵制,一些被解除军长职务的高级将领无处可去,人事安排成为难题——直到大清洗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而1943型部队编制调整与新装备换装又带来各种麻烦与问题,在激烈的作战中调整编制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还对工业生产与补给带去了极大压力与挑战。

  当初霍夫曼和施佩尔在坦克军备重整案中毅然决定停掉全部三号生产线并转产四号坦克时曾遭遇很大阻力,因为所有人都预计会出现短期装备减少,但霍夫曼用总动员解决了这个困难,硬着头皮坚持下来后,所有装备补充与更新最终全部如期完成,效果非常好,就连最挑剔的人也不能再对军备部的工作说出什么不是来。

  “装备和补给你得感谢施佩尔部长,他在本土可是忙疯了。”霍夫曼公开肯定了施佩尔的成绩后说道,“我是来看1943型装甲师和步兵师的战斗情况的,听到你这么说我很高兴。”

  凯特尔对此很感兴趣,推动标准化师改造并增强部队战斗力是最高统帅部1943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后备军总司令勃洛姆堡元帅也竖起耳朵仔细听曼施坦因说下去,南方集团军群最近几个月得到的补充部队全是他主持训练出来的。

  由于其他几个原定第一批换装和整补的王牌师一直在东征西讨,所以胡贝老爹的第16装甲师反而是第一批完成换装的,根据“4团6营8连制”的核心原则,构成第16装甲师作战核心的装甲团下设4个装甲营,整体达到了4营16连的规模。其中3个坦克营统一装备4号H型坦克,满编后坦克总数达到了284辆(3个坦克营共276辆+团部8辆),此外坦克歼击营还有92辆三号突击炮。整编后总人数高达2万人——曼施坦因评价这样的装甲师一个顶俩确实毫不夸张。

  第010章 高加索(4)

  1943型整编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已超越两个苏联坦克军的实力,考虑到此时苏联坦克军中还装备了部分轻型坦克,再加德军在坦克性能与人员素质上的优势,一个整编装甲师战斗力足以抵得上一个苏军坦克集团军(通常辖有3-4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拥有550-650辆坦克),而这样的整编装甲师全德国目前只编成了两个,且全在南方集团军群中——第一个是第16装甲师,另一个则是警卫旗队师。

  除此以外,曼施坦因又将3个虎式重装甲营和12个独立火箭炮连也配属给一线部队使用,在顿河流域的主要突击方向集中了1000多辆4号或者虎式坦克,再加压倒性的空中力量,整体攻击能力十分强大,打得罗科索夫斯基上将的顿河方面军节节败退——他手下只有一个坦克第4集团军,是故曼施坦因有“推进速度过快”的俏皮话。

  对新的整编师编列思路,一开始各主要将领中只有古德里安坚定不移地持赞同态度,认为装甲师应具有350-400辆装甲力量,他甚至希望将突击炮营也换成坦克营,因为实践证明突击炮在防御时是一把好手,但进攻中的效能依然不能与坦克相提并论,而包括曼施坦因等一线指挥官起初均对此抱怀疑态度,认为新编制规模过大,指挥起来并不如意,与其在2个师里集中750辆坦克(或突击炮),还不如将其拆分为3个250辆坦克左右的一般装甲师。但两个样板师实际编列完成后,整编师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一方面是指挥优势,完整4单位制整编师确实指挥起来要比3单位制的普通师要复杂,但在取消军一级编制后,集团军可直接指挥到师,集团军司令部-整编师-团这样的命令传导体系其复杂程度低于集团军-军-普通师-团的传递系统,而首批完成整编师换装的4单位制装甲师指挥官——无论是胡贝还是迪特里希都是赫赫有名的骁将,水平有口皆碑。霍夫曼的想法很简单,与其让平庸指挥官带领一般部队,不如让优秀将领多带一些兵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