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铁十字_月影梧桐【完结】(632)

  “主席,德国人真会给我们柴油?”等俘虏押走后,科诺诺夫不敢相信地问道。

  “我昨天见过元首了,他亲口对我许诺的,他至少比斯大林有信誉得多,不会骗我们,也没必要为这件事骗我们。”

  “如果有柴油的话,春耕就有希望了。”

  “应该说,我们的事业大有希望。”弗拉索夫拍拍科诺诺夫的肩膀,“好好干,说不定将来你有机会当个开国元帅——布尔什维克不也是这么干的么?”

  弗拉索夫并未吹牛:经过一个冬天的淬炼与编组,俄罗斯解放军的总兵力已扩充到一个集团军、12个步兵师(德国标准的大师),除装甲力量只有一些轻型坦克外,其余装备都不差,全套标准苏式装备,由于德军将大量缴获的122mm和152mm口径火炮全部划给俄罗斯解放军使用,再加后勤补给相对比较充裕,火力密度和弹药投放水平远远超过了一般红军部队,将苏军传统的大炮兵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俄罗斯解放军都由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士兵和军官组成,在训练水平、实战能力上远远强过那些匆匆忙忙组建起来的红军新部队。

  这次春醒战役除俄罗斯解放军冲在前面打头阵外,白俄罗斯、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都派出部队参与进攻,表现极为活跃,用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韦勒中将的话来说:“他们几乎是嗷嗷直叫着扑向斯大林的军队,作战之英勇、意志之坚定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如果斯大林还有800万这样的部队,我们这辈子都打不赢战争。”

  “元首,您真要向这些东方国家和新俄罗斯提供柴油?”施佩尔也在问霍夫曼这个问题。

  “为什么不呢?你以为我在开玩笑?”

  “不是,因为数量有点多,我觉得……”

  就在3月份,在霍夫曼的要求之下,德军组织的油料(主要是柴油)运到了东线,总数高达50万吨。放在欧美这数字看上去很一般,放在苏联也就是200万吨原油提炼出来的产品,但对缺少石油特别是缺少天然原油的德国来说,这笔柴油是相当重要的战略物资,一条U艇单次作战消耗的柴油基本在200-250吨左右,50万吨柴油足够邓尼茨的U艇和补给船全体出动,执行三个月的作战任务。

  所有人起初以为元首往东线调集这50万吨柴油另有用意,没想到居然要提供给东方国家的春耕使用,这让很多人坐不住了,围绕50万吨柴油,各方进行了激烈争夺。

  第017章 高加索(11)

  海军当然不必说,这50万吨柴油邓尼茨眼巴巴地看着,自己虽然没出声,但雷德尔找施佩尔提过好几次——不仅U艇要柴油,S艇和部分运输船都用得到柴油,数量越多越好。

  海军也就算了,霍夫曼没想到居然陆军也腆着脸来要求增加柴油供应,理由听上去很充分:第一,T-34和突击者是标准柴油车,一个月下来也有几百辆产能,需要更多柴油;第二,大功率的车载柴油机德国一直有技术储备,武器局想在新的坦克和卡车上安装柴油机,坦克还可缓一下,卡车用柴油机优势很大。

  然后是波兰总督弗兰克希望多提供一些柴油,理由听上去非常充分:元首既然舍得给东方国家提供柴油,为什么不多给波兰总督区分发一点,好歹那里有很多利用战俘建设的集体农场,将柴油投资这里收益更多。

  陆军的要求被霍夫曼毫不留情地驳回了,他除了同意他们仿造T-34上的发动机外,不建议在坦克上安装柴油发动机,虽然后世柴油发动机才是主流,问题是一款优秀的柴油发动机并不容易成形——技术专家们忽悠不了霍夫曼,德国现在不缺700马力以下的坦克汽油机,但700马力以上、可靠的坦克柴油机现在全世界都没这个技术力量。

  德国自己的迈巴赫HL 234汽油发动机也才刚刚造出样品,功率虽然勉强达到850马力,但离成熟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霍夫曼不认为在柴油发动机上费脑筋能取得比HL 234更大的成绩。卡车柴油机倒是可以用一点,但出于简化部队补给的因素,他不想在东线大规模采用,或许可以在南线小规模使用——因为那里缺少可靠的铁路线,对卡车的运载能力要求更高。

  波兰总督区的要求虽然霍夫曼还未答复,但该请示永远不可能得到批示了,因为鲍曼已咬上了弗兰克,指责他在波兰一手遮天、贪污腐败,霍夫曼已在逮捕令上签了字,全德意志劳动力调配全权总代表弗里茨·绍克尔将接替弗兰克的位置,等待后者很可能是断头台。

  该指控当然是真实的,但并不是弗兰克落马的根本原因,弗兰克在两件事上触怒了元首才会有此下场:第一,他把控着波兰总督区的有关经济产业与劳动力资源,不让施佩尔和米尔希插手,明里暗里抵制着军备部的总体战;第二,在对待犹太人问题上,弗兰克不赞同元首的“新方针”,屡屡私下抵触,继续找借口杀戮波兰的犹太人。在施佩尔看来,犹太人问题到底如何处理无关紧要,但敢对元首的方针阳奉阴违,结局普遍不会好,元首现在杀起人来可不手软——长刀之夜与叛国集团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

  施佩尔不知道内幕比他想象得还要复杂,霍夫曼要动弗兰克除上述两条理由外,还在于历史上弗兰克在战后的表现:为给自己脱罪,胡乱攀咬希特勒有犹太血统并将所有罪状都甩给死人——这让霍夫曼很不齿他的为人。绍克尔能得到这个位置是多方角力的结果,一方面是绍克尔的位置与米尔希的托特组织存在冲突的,两人之间经常发生矛盾,给绍克尔换个位置有助于减少摩擦;另一方面绍克尔是鲍曼的人,在任命上得到了后者力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