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铁十字_月影梧桐【完结】(951)

  这是个令人非常恐惧的数字,因为珍珠港战役前全美海军(包括陆战队)还不到25万,等于轴心各国用两年时间就把美国海军给彻底“洗”了一遍,现在护航军舰开始启用一战的老军官担任船长,在特纳的计划里,霸王行动很多护航航母将直接从商船调集熟练水手补充。问题是商船损失同样不小,大西洋潜艇战每月损失吨位都超过100万吨,最高峰时,轴心出动舰队和潜艇联合封锁,一个月一口气干掉165万吨。

  整个1943年1-8月,英美在大西洋方向损失的商船吨位就达940万吨。而美国造船能力目前只有150万吨/月出头,一年大概是1800万,表面看似乎德国击沉的还不如美国建造的多,可美国商船要使用的地方并非只有北大西洋,南大西洋的巴西和南非,太平洋方向的印度、澳新都仰仗美国的供应,加起来的损失也有二三十万吨。加在一起正好把美国每月的新增吨位数吃掉。唯一让海军部暗喜的是德军彻底截断大西洋航运的那个月,由于不需要执行几乎必死的任务,商船损失骤然下降到40万吨以内——结果那个月大不列颠差点被人勒死。

  当然,作为世界土豪和工业霸主,美国还有潜力可挖,随着英国船厂工人大量抵达,预计1944年全年建造量可提升到200万吨/月,全年2400万吨以上——历史上的二战巅峰只是1900万吨/年。

  罗斯福口口声声承诺丘吉尔每月提供100万吨成品油,事实上几乎从未实现过,无论是运送120万吨抑或150万吨,最后英国人收到的总要打些折扣,或是7折或是6折,罗斯福总统很想再加点量,比如每个月提供200万吨,可海军方面告诉他这办不到,因为运输成品的T2\T3油轮建造速度远没有自由轮(胜利轮)快,就连海军一直期待的用油轮改建的大型护航航母都被迫取消——桑加蒙级就此成为绝唱。

  金上将这次要抱怨的显然不是吨位和物资,这不该是他操心的事,他忧虑的是人员。自由轮平均建造周期40天一艘,最快时5天一艘,现在有英国造船工人加入,速度还能加快。可无论是5天还是40天,合格的船员却没办法同步变出来。按美国的传统,一名合格的远洋海员需要2-3年专科学校的培养,然后上船实践几个月才算是大功告成。现在倒好,匆匆忙忙在陆地上速成6个月就塞进船执行任务,只要能活着往返一趟,立即就可以吹牛说自己是“老水手”了。

  “现在每月吨位损失差不多可以折算为100艘自由轮,1艘自由轮再怎么精简人员,也有上百人,每月净损失都近万。如果这次行动再从海员中抽调人手,恐怕有大麻烦。”

  马歇尔觉得奇怪,迟疑地问道:“我记得特纳将军表示,10月份凑齐45艘护航航母完全可以。”

  “亚速尔离美国港口不到2000海里,那些菜鸟只要不乱来,稳稳当当开到亚速尔周围并放飞舰载机不成问题。”金上将无奈说道,“去8000海里外的马岛作战就不是这么简单,必须好好强化。在我的计划里,这三路兵力准备一起动手。委内瑞拉这一路先摆平法属圭亚那,巴西这一路威慑巴、阿边境并提供陆航支援,然后是海军夺岛。届时内有政客反扑,边境有陆军威胁,海岛被海军占领,庇隆政权才会完蛋。”

  第026章 转向(4)

  听金上将侃侃而谈陆海空三军联动、军事外交双管齐下的策略,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面前这位不是海军一把手,倒像三军联合参谋长一般——美利坚并未有过该角色,李海上将竭力想扮演之,但总是吃力不讨好。

  “真需要15个师?”

  “至少也要10个。”金上将掰着指头算了起来,“去圭亚那需要2个师,巴西方向至少要3-4个师,马岛登陆战需要2-3个师,然后还要1-2个师的预备队,这还是建立在德国不继续增兵的基础上。”

  “德国人有能力继续增兵?”

  “1-2个师并不难,我们计算过,如果是德国装甲师外加一个步兵师,哪怕从欧洲出发,大概需要30万吨运力,考虑到食物、燃料等阿根廷就地可以提供,德国人可装载更多的装备和后勤物资,这个运力希特勒还是挤得出来的。”金上将分析道,“从欧洲出发到马岛,即便是绕行苏伊士运河这条远路,2个月时间也足够了。事实上德军并不一定要从欧洲调兵,非洲战役结束后,他们在非洲有不少部队,运到阿根廷比运回德国国内大概只多2000海里路程,增加不了什么负担。”

  这一点金上将猜得非常准,古德里安的非洲集团军在非洲战役结束后余留了大约15万兵力,维持如此庞大的兵力一方面是浪费,一方面也毫无必要。根据霍夫曼的要求,一部分军队(大约6万余)和古德里安本人返回国内,有关非洲部分地区的防务移交给意大利人——墨索里尼欢天喜地地派出部队接收埃塞俄比亚和部分苏丹,北苏丹并入埃及,由其国防军协同防守,另一些领土如乌干达和部分赞比亚则交给法国军队,其他未定领土则让欧洲各国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比利时等派出远征军自行瓜分。

  德国将履行承诺不再与各国争夺包括罗得西亚在内的其余非洲领土,为让各国放心德国不会在背后打黑枪,德军爽快地将军队陆续退回德属东非——包括坦噶尼喀、肯尼亚和索马里、吉布提等地,国社党高层为争夺德属东非总督的位置展开了明争暗斗,霍夫曼还未想好由谁出任该职务。德属东非的战略位置很重要,鉴于完善的殖民和统治体系尚未健全,霍夫曼最终考虑在这里留大约3个师,5万余人部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