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很清楚,罗斯福今天开口找他沟通这些,一定是想法有了转变,他巧妙地问道:“您会适当调整策略以应对目前的局面么?”
罗斯福先摇摇头,最后又点点头:“先集中力量打掉日本也是一种策略,如果用2-3年时间解决日本,后续我们就会非常有利。”
“您是指?”
“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告诉我,3年内我们就能得到一种威力巨大的炸弹。”罗斯福咬牙切齿地说,“类似于亚速尔这样的地方用不着派出上百万吨军舰和几十万士兵去争夺,一颗,只要一颗,整个世界就清净了!”
“我懂您的意思了,我会想办法在军队内部进行沟通,在南美战役结束后正式提出调整方针。”
罗斯福笑了起来:和聪明人说话就是不费劲。
第029章 第三次打击(1)
一列威武雄壮的钢铁列车冒着青烟驶过乌克兰大平原,这不是简单的列车,而是霍夫曼的元首专列。不但自身拥有厚重装甲,周围有数千元首警卫旗队保护,头顶还不断有飞机盘旋。
在“和平珍珠”项目如火如荼地展开过程中,霍夫曼再一次离开柏林赶赴东线,一方面开始对东方国家进行访问,另一方面则部署下一阶段对俄战略方针。
沃野一片的乌克兰大平原上,正是金灿灿的收获季节,在田地里劳作的乌克兰农民们只是好奇地抬起头看了一下专列,马上又低头下去收割自己的庄稼——是的,自己!对绝大多数年龄没超过40岁的乌克兰民众而言,他们几乎从未拥有属于自己的庄稼。从他们记事起开始,所有田地都属于苏维埃。
虽然他们辛辛苦苦种植了大量的粮食,但所有产出都属于集体农庄,即便每个人都是集体农庄的成员,但他们并不能决定这些谷物的归属。经常有好奇的小孩子问长辈:“为什么我们种了这么多粮食,最后自己有时候还要挨饿呢?”
“因为粮食都交到莫斯科给斯大林同志了。”
“斯大林同志一个人要吃那么多粮食?”
“他不要吃,但党和国家要啊……”
但从1943年开始,情况就不一样了。独立的乌克兰政府传达了元首的意见,所有集体农庄的土地都应该完整、公平、公正地分配给拥护政府的乌克兰人民,如愿意参加乌克兰国防军并和轴心盟军并肩作战,可享受更多、更好的分田政策。一开始所有人都不相信德国人有这么好心,元首打败了斯大林居然不要乌克兰的土地还反过来给乌克兰人民分配土地?
虽然拥有自己的土地是每个乌克兰人的“乌克兰梦”,但真当梦想实现的那一天,绝多数人都有点不敢相信。他们忧心忡忡地私下交流:这算不算政府的一种手段,说是按人分配土地,但到秋收时政府又会出动军队把粮食抢走?或者说,不明着抢粮食,但定很高的税,就像当初租种地主老爷们的田地一样?又或者说,分配土地是真,但不是白给,乌克兰人必须掏出一大笔钱——一笔世世代代利滚利,永远都还不清的债务?
谣言最后一一被粉碎,乌克兰人民欢天喜地地拿了土地,半信半疑地开始了春耕,大家虽然很想多种一点,但谁也吃不准将来形势如何——万一斯大林同志又回来了呢?土地是不是还要再次集体化?乌克兰人可没少吃这样的苦头。
说句实在话,霍夫曼不是圣人,他非常明白乌克兰的重要意义和战略价值,但经反复权衡利弊和思考,最终断了主动吞并乌克兰的念头——虽然他很想要乌克兰这块地方,德国也需要乌克兰这样一个粮食产地,但乌克兰民众与德国人民之间差异太大,哪怕在勃兰登堡骑士团时,神圣罗马帝国也未统治过这片土地,吞并必然带来各种水土不服。
最后他转而希望在欧盟框架下保持一个对德国亲密、友好、独立的乌克兰政权,这种友谊不能建立在军事“解放”或领导人相互关系上,必须有其他更重要、更深远的策略。让乌克兰获得独立是短期目标,分配集体土地才是长期目标。只要这项政策成功,不管政局如何动荡,只要乌克兰不再被人颠覆或吞并,乌克兰人民永远会念着德国人带来的好处,并进而将这种感激转化为坚定不移的支持力量。
在国社党高层会议上,霍夫曼不止一次地强调:“在战争结束、欧洲联盟建立后,我们与意大利等国关系会进行调整,东方国家的支持和配合将是未来十分关键的因素,他们不但是抵御布尔什维克的第一道防线,同样也是巩固我们统一欧洲、确定德意志地位的支柱。”
东方国家政策被概括为三方面:政治上独立自主——意识形态以亲德为前提,以民族主义为根本;国防上自力更生——各国建立完整军队体系,与德国国防军保持密切联系,逐步摆脱对德军事保护依赖,并最终实现装备、编制与指挥统一;经济上全面互惠——东方各国纳入德国整体经济产业分工体系,民众享有各类自由,有明确奋斗目标。
为强化政策推进,他不但发布了《关于维护东方各国独立自主与民族解放的联合宣言》,昭示德国对各国没有领土要求,组建了各国国防军并快速武装,还采取了分田到户策略——比布尔什维克还要布尔什维克。为促进农业发展,霍夫曼甚至殚精竭虑地从极其宝贵的军队燃油中挤出200多万吨柴油用于东方各国春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