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个选择也很重要。
如果是依照演义电视来说,那么结果毫无疑问。电视演义里的李建成就是渣,废得不能再废的废材。
但是现实呢?
李建成真的很出色,有着不亚于李世民的才能。
温文尔雅,礼贤下士,关心民生民计,在监国在处理家国大事的时候,将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有着明君的风范。
也许李建成当皇帝可能比李世民干的更好也不一定?
罗士信这么想过,最后还是让他否定了。
不管李建成的干略如何,在历史上他就是失败者。失败者未必是无能,但一定有着一定的缘由。就如成功者,未必出色,但他成功了就有成功的因素所在。
历史上李世民不但取代了李建成,还将大唐治理的极为富强,将一个饱受内乱的国家治理的四海臣服,万邦来朝。
李世民已经做得够出色了,有何必去赌李建成能做的更加出色?
罗士信最终的决定是站在李世民成功的角度上保住李建成的性命。
这一点李渊做不到,历史上李渊发现两个儿子死斗之后,做了许多的事情,但是一切都晚了。
乃至于最后护犊的李渊,为了大唐江山不得不默认李元吉除掉李世民这以可悲的事实。
但是罗士信却看到了一点点的希望,一点点的可能。
因为他熟知这段历史,知道这关键的转折点在什么地方。只要成功,李建成未必就会死。
只有这一点点的希望!
而关键的地方就在这次杨文干事变之中。
ps: 第二更,还有一更,争取12点前出来!
第二百五十八章 这太掉价了!
不管是历史学家还是什么。
只要说起李建成、李世民这两兄弟的争斗,说起他们反目,甚至说起玄武门之变,杨文干事变都是不得不说的事情。
因为这是一切事端的开始,也是李建成、李世民这对同胞兄弟真正将战斗拉倒台面上来的重要事件。
历史上李世民费劲千辛万苦,处心积虑的策划了杨文干事变,险些将李建成拉下太子之位。李渊甚至都亲口许诺,将太子传给李世民,最后还是奇差一招,让李建成扭转了乾坤。
最后李渊将李建成、李世民各打五十打板,结束了这场至关重要的事件。
事件是结束了,但是战斗也打响了。
李建成不是善男信女,他就在等李世民发难,结果李世民发难险些就剥了他太子之位,对于这个一心想取自己而代之的二弟那里还敢有半点的手下留情,一招一招的向李世民发起了进攻。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将李世民的羽翼党羽一个个的减除。
李世民又岂是省油的灯?
面对李建成、李元吉的进攻,李世民也在不断的反击。
你咬我一口,我踢你一脚;你阴我一下,我敲你一棍。
便是如此,李建成、李世民你来我往!
他们一个是太子党的首领,一个是秦王党的首领,直接导致了太子党、秦王党在朝堂上全面开战,仇恨也因此越来越深。
曾几何时李建成一度有机会杀李世民。李建成没有动手;曾几何时,李世民也有机会杀李建成,李世民也没有动手。
毕竟他们是同胞兄弟。手足相残,也不是他们所愿。
但是在仇恨累积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在太子党、秦王党只能活下来一个的时候,还有什么兄弟情义可言?
也是因为如此,李元吉在武德九年,在两兄弟都得已经开始大伤国体的时候,在李渊面前提出了杀秦王安天下的话来。
李渊的反应是没有说话。
默认。李渊不是笨蛋,他看出了这个结果,斗到了这个地步。李建成、李世民必需要死一个。只有他们死一个,大唐才能走的下去,而不是内耗过渡,走向灭亡。
李渊始终是站在李建成这边的。
李建成也展开了除去李世民的计划。但是就如小卒拱死老帅。李建成的计划让李世民事先知道了。后者早已收买了李建成府上的东宫率更丞王晊。一个名符其实的小人物。
永远不要小看小人物再一次在这里被证明了。
在玄武门事变的前一天,李世民得到了李建成杀他的计划,而当天夜里,李建成的计划开始实施。
太史令傅奕向李渊反应“太白复经天!”
简单的几个字,却饱含了赤裸裸的杀机。
古人最信天象巫蛊这类的东西,尤其是帝王。明智如汉武帝者,因为巫蛊险些灭了自己的九族,将自己的儿子亲人当做草芥一样杀。李世民也因为谣言而杀了玄武门守卫李君羡。
“太白复经天”是天象。而天象出现秦地,也就是“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翻译着来说,太白金星频繁地在大白天出现在秦地,预示着秦王李世民在不久之后将会踩在他李渊的头上,成为皇帝。
这无异于是诬告李世民要谋反,通过天文异象,说明李世民谋反,而李建成杀李世民的理由就是李世民谋反。
李建成已经布下了局,只等挥刀的时候。
李世民反击了,绝地反击。就在生死存亡的一刻,用了一个最可笑最雷人的假话,扭转了乾坤:他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与尹德妃、张婕妤这两个李渊最宠爱的妃子有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