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士信退了下去,心中依旧想着招人的事情:繁重的政务固然不断地敲打着王玄策这块好钢,可再好的钢,敲打过头也会毁掉,何况是人?
必需要找一些人来帮王玄策分担政务。
罗士信琢磨着,忍不住搔了搔头皮,这军事不顺,文事也不顺,这都督当得,有些憋屈啊……
他有些泄气,但想到自己事事旦旦的表示整备边军,直捣突厥汗庭的的“大话”,拍了拍脸颊,现在还不到泄气的时候。
他忖道:“我就不信了,凭借穿越者的优势,还找不到优秀的行政人才?”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岑文本……
一个个贞观朝的行政人才都在他脑海中过一遍,发现绝大多数人都让李世民这个坑爹的家伙给挖去了……他难道还能挖李世民的墙角不成?
想着想着,突然一个人名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罗士信惊喜的跳了出来,叫道:“就是他了……就是说嘛,天无绝人之路……老子就不信,我堂堂罗士信身怀几千年的知识,还会让人才憋死。”
李世民固然是一个擅于识人擅于用人的好皇帝,但是天下人才何其之多,就算李世民在如何会用人,也有遗漏的人物……刘仁轨,毫无疑问就是其中一个,而且是极为出名的一个。
刘仁轨生长于隋末动乱时期,因为天下动荡,不能安静地读书,每当劳动之余,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在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但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直到高宗朝,他才真正的闯出一片天地,尤其是在留守平壤的时候,算无遗策的打通了新罗的运粮道,还与白江口痛击日本海军。
中日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决战,便是刘仁轨以绝对的优势打败了小日本。
其后他治理百济,效果卓越,最后位极人臣成为大唐宰相,得到了高宗李治、武则天的器重……
如此文武双全的人物,现在正在某一个地方当任一个小小的芝麻绿豆大的官,混吃等死。
罗士信毫不犹豫的立刻执笔,再写了一封信,他记得刘仁轨的英雄事迹,但是对于没落的时候刘仁轨的事迹却不晓得,也不知现在他在什么地方。不过但凡唐朝官员都会有文档记录在案,这个繁重的任务就交给李世民去头疼了。
ps: 第二更!
第九章 一定要帅气
黄昏夕阳笼罩着整个皇宫,将巍峨的太极宫显得更加雄伟气派。
东宫太子府已经换了主人,李世民在继任太子之后,依然从承乾殿搬到了东宫入住,成为了大唐王朝的继承人。
李世民刚刚处理好繁重的国事,在后堂小歇了片刻,问道:“今天是那几位先生值勤?”
立刻有侍婢答道:“是盖文达、褚亮、苏勗三位先生。”
李世民颔首道:“请他们来书房,我正好有事情与他们商讨。”
盖文达、褚亮、苏勗是文学馆十八学士中的文学大儒,李世民自由酷爱军略,对于政务有些反感,是故领军作战,战无不胜,政治水平只能说一般。但自从动了夺嫡心后,也知自己的不足。在房玄龄、杜如晦的出谋下,设立文学馆,招揽天下大儒。
李世民所招募的人都经过严苛把关,文学馆的文士擅长的不是吟诗作画,附庸风雅,而是时事政治,治国方略。
李世民从中选出十八位最出色的号称十八学士,让他们十八人分为六组,轮流值勤,住在李世民的家里,每每空闲,便召见其中三人商讨时事政治,学习治国方略。李世民本就天资聪颖,又下了这番功夫去学,自是成绩不凡。现如今他坐上太子之位,这个习惯依旧不改,每天都会与十八学士中的三位谈古论今,商讨治国方略。
盖文达、褚亮、苏勗得李世民这个时候召见,并不觉得奇怪。对于李世民的这股拼劲。他们早已习惯,自愧不如。
尤其是褚亮,褚亮杭州钱塘人。出生于政治世家,曾祖父的梁国的御史中丞,祖父是太子中舍人,父亲是陈国秘书监,三人都是那种名噪一时的良臣。褚亮自幼聪敏好学,又受家族三代人的影响,对于治国方略领悟极深。年纪轻轻便,名扬天下。
他是最早加入李世民麾下的谋臣之一,文学馆便是他与房玄龄、杜如晦一手举办而成的。也是最早洞悉李世民心思的一批人。
那时的李世民可谓政务上的新手,很多地方都是一窍不通,也曾闹出了不少笑话。但是不过短短四年,李世民的政治远见。比起他们这些师傅都不遑多让。进步之神速,着实让他们动容。
三人一同来到书房,李世民请他们入座之后,也开始了他们的日常讨论。
这日他们讨论的是经济,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民生,提高经济。
李世民与杨广可以说是一类人,都是一样的好大喜功。一样的胸有野望韬略。
唯独不同的是李世民能够看得清事实,没有杨广那种好高骛远的做派。杨广是想到就做。他不管百姓能不能支持,经济能不能支持,只要能够达到他的目标,达到他的计划,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也许是有杨广这前车之鉴,李世民尽管也想成就秦皇汉武的霸业,但一直忍着,耐下性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