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奕也是无言以对。
很多人都以为突厥是吃肉的,将他们誉为肉食动物,其实不然。古代没有那么高明的繁殖技术,就算是游牧民族,也不可能餐餐吃肉。不然三年至多产两胎,一胎至多五只的羊,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消耗。他们只有在牛羊马老死之前或者贵客来的时候,才会杀之吃肉。他们平常的主食是奶与青稞,奶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而且不受任何污染是最纯净的奶食品,壮骨养身,草原上魁梧有勇力牛奶羊奶马奶是关键。
在这三种奶中,牛是产奶最少吃的却是最多的动物,而且不像马羊一样有额外作用。前者可以骑乘,后者能够生产羊毛。
所以突厥人不会大势圈养耕牛这种用处极少的家禽,但是他们也不能不养。游牧民族并不意味着不农耕,同样的就如农耕民族不可能没有猪羊牛马一样。他们也是需要青稞来填肚子的也必须养一些耕牛来耕地,在适合耕作的土地种植一些青稞。
歌逻禄算是一个大部落,但是他们的耕牛也就在六千上下,若是给了罗士信四千。
来年的春天,他们便缺少足够的耕牛耕种青稞。草原环境恶劣,缺少一样食物,就能让他们难过一整年。少了四千耕牛,依照他们的耕作技术,来年的食物必然短缺,陷入生活危机,伤他们元气。
“可汗!”就在两人沉默的时候,屋外却传来突利求见的消息。
歌逻禄思力大喜过望,赶忙冲出去迎接。
“是我情报出现了错误,苦了可汗了!”突利一脸的沉重。
歌逻禄思力却没有心情追忆谁对谁错,如何解决当前之局,对他而言才是重中之重的问题,直接将情况告诉了突利。
突利闻言大怒,自幼在突厥长大的他,自然知道耕牛的重要,怒道:“这个罗士信好是霸道嚣张,难道连基本的道义都不讲了?此事便让我来出面,我与他们的大唐太子是结拜兄弟,他应该会给我几分薄面的。就如他说的,一名俘虏换一头牛一匹马。可汗先与罗士信互换了,免得族人继续受苦。带他回到部落,命人送一千头牛来与你。”
突利安慰着自己最得力的右臂,忍痛的割了一千牛给歌逻禄部落。
想着之损失两千耕牛,歌逻禄思力心底也略感安定,赶忙拜谢突利的相助之情,并且再三表示不会忘记大恩,来年与颉利交战的时候,必将身先士卒。
突利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指着自己的一名心腹道:“你跑一趟唐营,让他莫要强人所难,给我突利一个面子,十日后三千头牛三千马在朔北草原外交易。”
第五十六章 那就给突利面子
乌水河畔!
罗士信与马周、郑丽琬与大小官员一起走在乌水河畔。
在他们的右侧,万名百姓正冒着严寒,挥舞着锄头,挖着一条长长的沟壑。
“进度现在如何了?”罗士信看着干的热火朝天的百姓,心中赶到了些许宽慰。开渠是又苦又累的事情,大冬天里,有的百姓也不可避免的大汗淋漓,但是罗士信还是从他们脸上看出了对未来的希望,脸上的那股麻木的表情统统消失不见了。
关于如何治理夏州,马周提出了一个建议,全力发展朔方,将重心都聚集在朔方一地,将朔方发展起来,以朔方的经济,逐渐带动周边的村镇。
这个提议得到了罗士信的认可,大力支持。罗士信虽然对于如何治理地方政务一窍不通,但是他见多识广,亲身经历过许多事情。在后世他的老家就是一个相对落后贫困的村庄,生活环境很差,条件不好。但是后来附近的一个县里走出了一个领导当上了国家主席,为回报家乡,发展家乡经济,让隔壁邻县经济突飞猛进。邻县的繁华也带动了附近的村县,以至于他老家直接从小小的垦殖场升级成了镇,日渐繁华。
在罗士信看来,老家的发展趋势与马周的提议有异曲同工之妙,夏州本就处于草原关外,地处偏远,若在没有一个经济心中,就算花十倍力也是枉然。不如直接将资金投入夏州境内最大的城池朔方,把朔方发展成夏州的经济中心。吸引商贩来此。
马周干略不凡,得罗士信如此支持,第一步发展计划也随之展开。
朔方缺水。城里的水井,只够饮用,遇到干旱时节,还有水井断水的可能。这灌溉田地,种植蔬菜所用的水大多都要前往数里外的乌水河取水,极不方便。
马周的第一步计划就是开通一条通往朔方的河渠,给朔方百姓打开方便之门。
在这里马周吸取了隋炀帝杨广的教训:杨广打开运河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他却弄得天怒人怨,天下百姓人人反之,对其恨之入骨。主要原因便是过于心急。不计民力,强行而为。以至于地方官员,强迫百姓下河,没日没夜的埋头苦干。连腰间都让水浸泡的发烂。长出了蛆虫。百姓为了逃避这种罪,甚至不惜将自己的手脚打断,成为残废,称之为福手福足。
为了不重蹈覆辙,在开河渠之前,马周便耐心的将开河渠的用意目的什么详细的告之百姓,而且也不强求百姓服劳役,只是许诺参加开河渠者。管吃管住,还有工钱拿。
朔方百姓本就因为唐朝的政策被困朔方。家无余粮,生活依靠接济。大冬天的也无事可干,面对这种唐朝这合乎情理的招工,一个个都表现的极为踊跃,短期内便募集了万名百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