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又是一声巨响在城墙上轰然响起,虽然距离尚远,董袭等人都觉得如同身处巨浪之中的小船之上,摇摇晃晃站立不稳。
董袭扶着垛口青砖,扭头对部下说道:“不可在此坐以待毙,召集各部自东门出城!”
“咱们不守了?”那部下愕然抬头,望着董袭问道。虽然荆州军的霹雳车轰击看起来很是惊人,但实际上城内的守军伤亡并不太大,在他想来,守卫个三五天应当不是问题。更何况牛渚大营就在江边,不到数十里之地,若是孙权派兵救援,只需半天就可到历阳。现在敌军尚未正式攻城,这边放弃防守,是不是太畏战了些?
董袭此时下定决心,反倒不似方才那么愁眉苦脸了,他瞪了部下一眼,厉声吼道:“还犹豫什么?若是被荆州军合围,我等都将死无葬身之地!还不快去召集人马!”
“可若是讨虏将军派了援兵渡江而来,岂不是……”那部将担忧的说道,没等他说完,便被董袭一巴掌拍在头盔上打断了:“援兵?这时候哪儿还有什么援兵?便是来三五千援军,也守不住这历阳了!”
那部将本是董袭从侄,见他发怒,不敢再多说什么,连忙转身去了。
“非是我不肯死守,只是明知是死,难道要带着他们一同送死吗?”董袭转过身,望向城下的眼神有些飘忽。董袭并非出身世家,他是会稽郡余姚县人,出自豪强之家,少年时便武力过人。当年孙策扫荡江东,进入会稽郡时,董袭领数百部曲到高迁亭迎接,孙策一见董袭如此壮伟,就让他在自己属下任盗贼督。当时山阴惯盗黄龙罗、周勃纠集党众几千人,孙策亲自出兵征讨,董袭亲手砍下黄龙罗、周勃的脑袋,返回后被任为别部司马,带兵数千人,升任扬武都尉。这之后董袭跟随孙策进击皖城,又征讨刘勋于寻阳,在孙策死后,便一直在九江郡收编士卒,镇压叛乱。
对于孙权,董袭就不如对孙策那么忠心了,不过若是没有荆州军大举进攻,他也不会生出什么别的心思。然而现在江东形势糜烂如此,董袭也不得不为自己和部下考虑了。
不过无论如何,先保存实力才是最为重要的。这样的乱世之中,若是手下无兵,早晚会被人一口吞掉。对此董袭再清楚不过了,这几年虽然跟随孙策,但他也没少吞并过旁人的部曲,否则又怎能从几百人,发展到现在几千人呢?至于放弃历阳之后该去往何处,董袭此时已经有了计较。北上先阜陵,看看形势发展如何,再作打算!
☆、第一百章 遂有南渡吞吴意
江北荆州军轻取历阳的消息传来时,刘琮正在营中和徐庶叙谈。所谈论的却和眼下的战事无关,而是荆州如今正在推行的新政。
此次出兵攻略江东,除了形势使然之外,刘琮其实还有另外的考虑。当时他初掌荆州,虽然有南阳军为后盾,且借着蔡瑁谋反案震慑了一批暗中对荆州新政不满的世家豪强,但治理荆州并不能总用高压手段。一味的镇压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弹,对于刘琮来说,稳定的荆州才能成为向外发展的基石,否则根基动摇,外面闹的越欢实,自己就越容易栽倒。
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最为有效的办法便是祸水东引,通过与整个荆州利益集团生死攸关的外部战争,来整合内部、竖立威望,梳理关系,从而达到彻底将荆州掌握在手中的目的。
唯有将荆州的世家豪强、军队将领乃至普通百姓,都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得到真正的稳定。要完成这样的结合,就必须让他们迫于外部的压力,听从自己的指挥和调遣,如此一来,无形中便成为了一个紧密结合的利益集团。这其中无论是世家也好,豪强也罢,一旦参与其中,就无法轻易脱身。而在这个过程中,刘琮在内部的权威必然更加高涨,即便有人在此期间向刘琮挑衅发难,刘琮也可以利用这场战争,在最小的阻力下轻易将对方制服。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刘琮的目的几乎已经达到了。之前那些隐隐心存对抗的世家豪强不但认清了形势,主动提供粮草、壮丁,还在刘琮的示意下将宗族子弟送入刘琮的护卫营中。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反过来使得荆州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比之前预想的更为顺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因各地官吏能力不同,又或者某些政策并不适合当地,总之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多数不是因为人为阻挠,所以总体来说,如今荆州内部还是比较稳定的。否则刘琮也不会如此放心的在江东一呆就是大半年。
“大公子性情宽仁,心思细密,此次推行新政可谓居功至伟。”在刘琮面前,徐庶也不吝对刘琦的赞美之词,不过他说完之后话锋一转:“但是大公子魄力不足,新政推行之今,似有后继乏力的迹象。”
刘琮点头道:“兄长也曾来信,询问解决的办法,琮暂时还没想出对策,所以便一直耽搁到现在。”
“其实也可以先缓一缓。”徐庶捋着胡须说道,他这段时间虽然忙碌,但因常在外面奔走之故,反倒显得比以前更为健壮。他看了眼刘琮,接着说道:“大军捷报频传,荆州上下都很为之振奋,这段时间前往各部留守营中投军的人,比之从前又多了不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