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现在能怎么办?王累眯着双眼,苦苦思索着。
既然以益州之力无法抵挡,不若寻找强援,以期能与刘琮相抗。这个强援要有足够的实力,而且对荆州必须有觊觎之心。王累稍一思忖,合适的强援便跳入他的脑海之中——曹操。
放眼天下,如今和荆州势均力敌,足可相抗的唯有曹公了吧?王累如是想着,无论如何,天子如今在许都,曹操奉天子之命,这一点便要比刘琮强出许多。毕竟汉室虽已衰微,但皇权的正统性仍在,天下人还是颇为看重这一点的。而且去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战胜了袁绍,声威大震,关中诸将也好,青徐豪强也罢,都纷纷遣子侄入许都为质,可见曹公的实力愈发强大。
而曹公和刘琮却又是早有旧怨,当初宛城大战,折损数万曹操麾下将士,两围许都,让曹操疲于奔命,虽然眼下双方按兵不动,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握手言和,不过是各自暗中积蓄实力,双方早晚还有一场大战!
想及此处,王累隐隐有些激动起来。
那么刘璋会不会听从自己的建议,投向曹公以拒刘琮呢?王累捋着寒风中颤巍巍的胡须,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王累暗自思忖道,想要说服刘璋投向曹公容易,然而如此一来却很容易使得益州内乱再起。为何会如此?实际上去年的内乱根子未除,那就是在益州飞扬跋扈祸害四方的东州兵!而且通过去年的内乱,东州兵如今的实力比之从前更为强大,他们虽然表面上依附于刘璋,但刘璋却无法约束他们。
对于东州兵来说,一个容易受其影响的软弱主公,当然好过曹操这样的强势主公了。所以刘璋若是想投向曹操,反对最强烈的肯定是东州兵。这些年来,东州兵在做什么?东州兵的代表人物庞羲,竟然在与汉中张鲁的战争中屡战屡败,这难道不是他们玩寇自重的诡计吗?
王累从来没想过劝说刘璋投向刘琮,在他看来,刘琮有什么理由吞并益州呢?而对曹操却不一样,毕竟朝廷就在许都,那可是皇权正统之所在。
此番回去之后,还需联络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劝说主公,一方面先驱逐张绣,另一方面则遣使往许都,向曹公表明心意。想来曹公也非常重视,毕竟益州人口众多,又紧邻荆州,对于曹公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助力。王累想着那些与自己私交不错,又或者品行甚好的各位益州官员,开始盘算哪些人可以商议此事,以何人出使许都为好。这么一想,便不觉得扑面而来的寒风有多么刺骨了,王累心中热腾腾的,恨不能马上就赶回成都着手此事……
☆、第二十章 雪落无声独徘徊
王朗返回许都之时,恰逢初冬头场雪,雪不大,安静的下着,泥泞了道路,渐白了屋顶。
司空府内,王朗将此行所见所闻,对曹操进行了详尽汇报。他描述荆州军阅兵时的军容齐整,讲述自己在荆州军演武时所观察到的一切。在平静的叙述中暗含着忧虑,当他为荆州军精良的军械再一次发出感叹后,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自己的讲述。
曹操偶尔会问几句,但多数时候都在认真倾听,他并没有流露出太多表情,直到王朗拜辞之后,他才自木榻上起身。
院内已积了薄雪,不过却并不冷。曹操按着剑柄在内院中缓缓踱步,仿佛在思忖着什么。
荆州军演武之事没有让曹操为之动容,他现在所想的,是荆州军的统帅刘琮。那个年少时风评不佳,甚至劣迹斑斑的二世祖,是怎样突然改变成今日这般模样的?
在这一点上,曹操惊讶的发现,刘琮似乎和自己有了相似之处。然而仔细想想,却又不尽然。
少年时的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但这只是世人所看到的表象而已。实际上曹操并非一般的纨绔子弟,只知道飞鹰走狗。他虽然也玩,但心里有数。从小他就很有心计,很机警。这是因为曹操出身很低,而且在这个时代,说起来很不好听:“宦官之后”。他必须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在同袁绍一同成长的过程中,曹操心中浓重的自卑感一直无法消除。他游乐放荡也好,忠于王事也罢,这种感觉始终在折磨着他。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自卑又引发了曹操疯狂的上进心,在练武,学文的过程中,曹操的军事,文学天赋逐渐显露,让他不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相反,在同袁绍后来相处的日子里,曹操对这些出生高贵,却满腹机心的同伴,慢慢产生了一种鄙视和孤独感。他出身宦官,却同士人的儿子混在一起,他一心报国,身边这群人却包藏祸心。
然而在曹操被举孝廉当官之后,却突然变成了一个朝廷的骨鲠之臣。他蔑视权贵,他痛陈时弊,他除残去秽,横扫豪强,他最终悲观失望,辞官,沉默,闭关,读书,打猎。因为曹操对自己少年时期的生活,并不满意,甚至有些痛恨。他当官之后的一切行为,似乎都是要和那个风评极差的坏小子划清界限。他想向长辈和同伴证明自己已经成人,懂得荣辱,也知晓进退。
悲观失望,来自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曹操知道以自己当时的能力地位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曾经的热血青年沉默了,曹操在愤怒和孤独中,焦灼不安。
他相信,还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人,同样感受到了彻骨的寒冷,感受到大乱将至的无奈和惶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