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小型豪强呢?在刘琮集团的内部,他们的实力也很不小,不过小型豪强更具有地方性,不像世家门阀是大官僚与大家族的结合,对权力要求不高,诉求更务实,希望有“明君”能够保境安民,让自己的家族不被黄巾之类的流寇侵袭,能稳定的当土财主。江东的南渡北士集团中,这样的小型豪强构成了其中的主力,甚至也有一个隐性的代表人物:鲁肃。当然鲁肃个人的野心更大,所追求的目标也更为宏大。
当然除了江东,荆州本土也有许多这样的小型豪强,和南渡北士集团类似,他们也更有扩张性,所以对于刘琮来说,他们更容易成为最坚定的支持者。说到底,谁愿意始终被更高的阶层所压制,而不产生向上的渴望和追求呢?
然而比小型豪强更具有这种冲动的,则是寒士阶层中的精英。所谓的寒士其实并非指家境贫寒,当然也包含其中,但最主要是没有政治地位的小地主。他们的诉求,是希望突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获得成就功业的机会。
如今这个年代名义上是选州郡贤达,实际已经被高门大族所垄断,大家出门碰到先自报三代家门,家世牛逼你就牛逼,家世差一点就各种被鄙视,当官也变得完全看家世。要不然刘备走哪儿都要给自己带个标签“中山靖王之后”。诸葛亮这样失去父荫的士族末流会被人看不起到什么程度?通过他交往的人就能够看出。因为小地主出身的精英们变得没有出路,上升通道被堵死,他们就更加渴望建功立业,成就功名的机会。
在刘琮的荆扬集团中,其代表人物当属贾诩,不过贾诩很明智,基本上超脱于各个阶层之外,其实他最为忠诚的,还是他自己。当然刘琮也没有想过去改变他,甚至在多数时候采取默许和支持的态度。而现在刘琮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其实正是贾诩、诸葛亮这样出身的寒士精英。
除了寒士精英之外,刘琮最大的支持者,来自于平民阶层。魏延、赵云甚至徐庶都可算做其中,他们和寒士精英一样,渴望打破所有压制其上的束缚,出人头地,建功立业。
贯穿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其实就是皇室与官僚门阀的权力争夺,平民和寒士阶层尽管人数最多力量最大,但大部分时候都被压制,极少参与到核心博弈来。从诉求上说,平民和寒士阶层,是完全站在皇室一边的,他们其实是一个经济体的一体两面,皇室“王党”要保持家天下,就要天下有足够的自耕农纳税服役,同时吸纳底层的精英,作为皇室和底层的纽带,而小农们也希望国家统一没有战乱,同时有个开明的政府保障他们不被门阀欺凌。
但这两股力量在黄巾之前无法汇聚在一起,因为只有一个皇室高高在上,不可能和老百姓有太多接触,皇室只能依靠官僚作为和平民阶层互动的纽带,但这纽带已经成长为世家门阀,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了。在朝中,皇室和官僚大臣互相牵制,在乡野,世家大族有庄园有武装压制自耕农,而他们又释放出州郡低级职位吸引寒士和平民中的精英,使得这些人不再忠于皇室而成为门阀的门生故吏。
幸运抑或不幸的是,“黄天当立,岁在甲子”的黄巾之乱,使得这种平衡被打破,平民精英们看到了这个机会,比如刘备。小型豪强中的野心家也看到了这个机会,比如孙坚。
至于袁绍袁术之流,在被这场席卷天下的大乱所左右的同时,也不可抑制的对高高在上的皇权,产生了非分之想。那么就刘琮而言,该如何在内部各种阶层的博弈中,始终掌握主导权,使之向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呢?对于这个问题刘琮一直在摸索在实践,通过数年努力,现在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各种相应的制度。不仅仅是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其内部阶层,也必然会经历这样的阶段。
☆、第二十三章 另起炉灶始有因
当初在南阳推行新政之时,刘琮并没有意识到,对自己,对荆州,乃至对天下会造成怎样的影响。那时的刘琮到这个时代还不到两年时间,还沉浸在英雄主义的缅怀和对战争的浪漫幻想之中。所以他才会游历荆州,本能的收拢部曲,下意识的学武,其根源正是来自于对历史上本尊的悲惨下场的恐惧。
就任南阳太守之后,刘琮所想的,也不过是如何在这个乱世中自保,至少别像本主那样举荆州八郡之地,十万带甲之士不战而降,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掌控。
所以刘琮才会以弱敌强,拼尽全力赢得了宛城之战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为了确保增强实力打击敌人的临时措施,渐渐成为了未来的新政主体。屯田、练兵,依仗各阶层扩大赋税来源,互为因果却使得刘琮在南阳获得了成功。这种成功固然离不开刘表的支持,带有非常明显的地方色彩,但逐渐让刘琮意识到,荆州的未来也可以如此。
为何在南阳可以推行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经济,而在荆州其他各郡便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反对,其进展直到现在都远不如南阳?这与南阳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当时的动乱背景有关。
因董卓乱政之故,关中的三辅地区多年来兵祸连结,百姓不得不抛弃家园成为流民,其中很多人便就近到了南阳等地。远一些的,则跑去了益州、扬州乃至交州。这其中南阳郡内的流民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