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贾诩将他的想法和盘托出之后,刘琮不禁点头道:“这个办法好!”
贾诩矜持的捋着胡须,说道:“不过还需详加斟酌,务必一次成功才行。”
刘琮点头道:“正是,这么一来,还需如此……”
两人边走边说,将贾诩的计划一步步进行完善,甚至连刘琮的办法也加入其中,只是做了些改变。虽然现在还不能说一定就能成功,但相持下去绝不是刘琮所要的,唯有尽快攻破阳安关,才能在战略上尽早掌握主动。对此贾诩也是赞同的,否则也不会同意刘琮这么快就出兵汉中。
待回到中军帐中,刘琮便召集诸将,开始分派任务。众将领命之后各自去准备,刘琮又对贾诩说道:“以先生看来,有没有可能在破关之后,想办法让张鲁投降?”
虽然现在说这个似乎有点为时过早,但贾诩还是很认真的思忖片刻之后,才对刘琮说道:“只怕不容易啊。”
刘琮之所以会有此一问,是因为越快结束汉中战役,则越能早日经营此地,并且对曹操构成更大的威胁,压制曹操的发展。如果能通过军事威胁逼迫张鲁放弃抵抗投降,不但能够大大减少荆州军的损失,也能让汉中免受战争之祸,对于接下来的治理大有好处。
“毕竟张鲁以五斗米教统治汉中已有数年,将军又没有大义在手,即便能攻下阳安关,也只能使其愈加顽固,而且很可能向曹操求援。”贾诩继续说道:“彼时汉中境内只怕会出现全民皆兵人尽敌国之困境。”
这一点刘琮也想到了,毕竟宗教的力量他这个穿越者太知道了,更何况黄巾军不就是太平道吗?若是张鲁誓死不降,发动所有教众反抗的话,必将会将荆州军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只要将张鲁为首的大小五斗米教高层铲除,就能够从组织上瓦解这一势力,至于后遗症什么的,刘琮相信只要严厉打击的同时,能通过新政的推行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吃得饱饭,就能争取到底层民众的支持。虽然这个过程会很长,但想想张鲁之所以能够在汉中立足,不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吗?
☆、第一百一十四章 别有诡计筑土垒
汉中四面环山,乃是一处盆地,虽地势险要,但面积有限,人口即便有各地流民涌入,到现在也不过十万户,几十万人而已。以汉中的实力供给三五万军队虽然不成问题,但这也接近极限了。毕竟不可能将所有青壮都拉去当兵,还得有大量的人去种田生产。
在这种形势之下,阳安关的重要性便愈发凸显出来,而从阳安关到南郑,更是只有两三日路程,距离实在太近了。
所以荆州军兵临阳安关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南郑城中,使得城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毕竟刘荆州的名头太过响亮,这几年内不但吞并了江东,更是连益州都据为己有,如今这恶邻又觊觎汉中,发兵来攻阳安关,若是被其破关而入,战火很快就会烧到南郑。
不过越到这种时候,政教合一的好处便愈发体现出来。
说起来张鲁虽然是杀了刘焉委派的张修,并吞并其众才得以自立,但当时朝廷早已四分五裂,曹操也一直忙着四处征讨无力西征,刘璋麾下的庞羲等东州兵又干不过张鲁,所以曹操采取怀柔拉拢之策,拜张鲁为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有了朝廷的任命,建立政权的张鲁便借机大肆发展,以“治”为管理单位,在其统治区域内,设有二十四个“治”。各治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行政、军事、宗教等事项。
在这一整套严密的管理体系之下,很快便平息了城内民众的骚动,不过只要荆州军一天不撤兵,这种被压抑下的恐惧早晚会爆发出来。对此张鲁决定向曹操求援,毕竟他现在还是名义上的朝廷官员,刘琮又是曹操的死敌,不借助曹操的力量来对付刘琮,仅凭汉中是很难长久坚持下去的。
派出使者之后,张鲁并没有因此就安心了,反倒更加注意起阳安关外荆州军的动向。不过令他有些疑惑的是,自荆州军初到进行过一次夜袭之后,便在关外营寨中按兵不动了。
这倒不是张卫没有派人到南郑汇报情况,实际上他几乎每天都会派信使往南郑城向兄长报告。
其实也不能说荆州军完全按兵不动,就在昨日,荆州军开始在关城下垒土为台。
“荆州军疯了不成?”张卫得知消息后很是惊讶,但整整一天荆州军才用土袋围了个半人高的土包,让城头上的守军几乎笑掉大牙。
不过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虽然城下地势非常狭窄,可架不住荆州军一点点的向城下逼近,有了这些土包荆州军士卒便有了遮蔽藏身之处,加上弓箭手不时放出冷箭,那些土包竟然越来越高。
“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啊。不若末将领兵出关冲杀一阵?”杨任看不过去了,就这么束手无策的干等着可不是他的风格,张卫也觉得这样下去很可能会被荆州军筑成高台,必须出关将其破坏才行。
待杨昂率领两千余人自关门鱼贯而出,顺着城下狭窄的山路冲向荆州军所筑的土垒时,立即遭到荆州军弓箭手的攒射。
地形狭窄人群密集,虽然城上的守军也在向下射箭,但还是挡不住荆州军的箭矢,如同飞蝗一般扑向出城的汉中士卒。噗嗤作响的锋锐入肉之声接连响起,同时还有中箭士卒的惨叫声,很快就倒下了一大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