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荆州军退去之后,胡质也已回到城楼之上,扶着栏杆望见敌军缓缓退却,方才的兴奋也渐渐消退了。
此次出城突袭,不过是打了个出其不意,最大的收获还是将荆州军的攻城器械都损毁了,但是对于荆州军人马并不多少杀伤。只要敌军再制造出一批云梯,早晚还要来攻城。
不过既然已经决定放弃阴陵,能争取到这段时间也已相当不错,现在胡质最担心的,便是太史慈率部赶来围攻,如今黄盖所部五千余人马,并未将阴陵城四面围困,可若是太史慈率部赶到,那就难说了。
卫兹听说此事之后,连忙赶到城楼上,也顾不得详询战况,对胡质问道:“敌军遭此挫折,会不会就此引兵退走?”
胡质苦笑着摇了摇头,对他说道:“只怕没这么容易,我方才率部出城,不过是将敌军的云梯等物毁去,实际上并未杀伤多少敌军。”
听他这么说,卫兹脸上闪过一抹失望之色,不过他很快调整好心态,说道:“既如此,胡将军还需加紧防备。”
“府君放心吧,经此一战,荆州军只怕两日之内是无法再来攻城的。”胡质有心想说太史慈所部的威胁,但想想还是没说,不过是再多坚持两天而已。
然而第二天夜里,卫兹便接到了于禁派人送来的密信,令其死守阴陵,不得轻易放弃。按说于禁只是新任的广陵太守,和卫兹只是平级,但于禁还兼着武职,现在下这道军令给卫兹,必有深意。胡质得知之后也只能服从,只是他比卫兹想的便多了一层,于禁如此做,莫非是要将黄盖所部围歼于阴陵城下?
☆、第三十一章 夜渡滁河闻敌至
滁河河水“哗哗”的流淌声,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响亮。这里是一片滩涂,长满了半人高的芦苇,在朦胧月色中,随着夜风轻轻摇曳。
然而这夜的寂静却被一阵低语声打破,芦苇分开,一个个黑影出现在河面上,随着陆续燃起的火把光亮,可以看出那是些狭长的小艇。每个小艇上不过七八个人,紧贴着船舷,小心翼翼的划动着短小的木桨。这样的小艇黑压压的从芦苇荡中驶出,船上的火把星星点点,一眼望去也不知有多少。
水面宽阔,水流便不是那么湍急,然而这些小艇形制不一,有带小屋的,有挂着硬帆的,船上士卒又多,还是发生了几次意外。
落水的士卒若是水性好的还罢,不会水的便拍打着河水大呼“救命”,其中一只较大的船上,一名立在船头上的汉子蹙眉扫了一眼水面,神情很是严厉。
“将军,如此往返,只怕要到天明才能将大军全都渡过河去。”他身旁一名校尉回头望望,对他说道。
这名沉默不语的汉子,正是才接任广陵太守不久的于禁。他抓着船头护板,对校尉说道:“慢一点不要急,一定要让将士们全都渡过河去。”
自从荆州军在九江郡发动攻势以来,于禁顿感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对于刘琮,于禁也算是早就打过交道的人了。当初在宛城曹军大败,若非于禁坚守住了他的营寨,恐怕曹操都要遭遇不测。也正是从哪一次之后,于禁便得到了曹操的青睐,如今得以就任广陵太守,也足见曹操对他的信任。
曹操对他的信任越深,于禁便越对自己要求严格。此番得以就任广陵太守,于禁也深知不是件轻松的差事。他行前曾专门就此请教过荀彧、程昱等人,而到了广陵之后他也没有闲着,立即派出了许多细作探子,往九江郡和丹阳郡等地渗透。
虽说因时日不长的缘故,细作探子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但于禁对于荆州军的动向,尤其是江东三营的动向有了些了解。
江东三营去年在攻取寿春之战中,表现的极为抢眼,也让于禁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的敌人,在战力上并不输于荆州军精锐。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肯能略有高出,毕竟这些年来,刘琮一直也没有放松对军队的打造。
就在上个月初得知周瑜亲自领大军两万,向当涂进攻,同时黄盖等率部夺取了西曲阳威逼阴陵之后,于禁便立即开始着手准备。他密切的注视着战况的发展,不断派出斥候与各方联系,同时那些细作和探子也传回了大量的消息。
而从于禁所掌握的情况来看,荆州军的主力都集中在寿春、合肥方向,而自己当面的丹徙、江乘等地,不过留了数千人马防守而已。
将这些情报综合分析以后,于禁有些惊讶的得出一个他觉得难以置信的推论:历阳、阜陵等地防守极为空虚!
于禁第一感觉是不相信。他认为这是刘琮布置的圈套,要么诱使自己从广陵出兵,要么诱使东城守军南下。然而当他反复计算江东的荆州军人马之后,却不得不开始相信了。
面对这样的诱惑,于禁怎么也没法收服自己不去试一试。如今周瑜领两万余大军在当涂,不管接下来是去攻击钟离,还是与黄盖部一同围攻阴陵,都距离历阳还数十日之路程——即便是骑兵在这样曲折山路中,也得有五六天才能赶回历阳。而且这还是从阴陵而来。若是从寿春来的话距离就更远了。
黄忠所部近两万余就在寿春,至于合肥,应该不会超过三千余人马,而历阳的守军有多少呢?
根据于禁的推断,至多不过两千余人,这还是加上刘琮所率领的近千余明光骑近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