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异族……再不能放任他们聚居在一起了……”我苦恼地搓了搓下巴,“还是劳烦农部、户部和兵部商议一番,看如何处置这十多万人吧。”
“那……”贾诩问道,“对徐公明所言其余两事……请问王上如何处置?”
“我记得很早前我就说过,为将者镇守地方,遇事当有处置之权,当然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此战既然大胜,徐晃就当有所奖赏。”我轻轻敲了敲太阳穴,考虑着该如何予以嘉奖。
“老夫有个提议,”程昱却出声道,“王上去年为虎豹飞军确立军制时,诸位营长及各郡将领均是少将军衔,这一年来,张文远、太史子义等将领为新朝开疆拓土,屡立战功,新朝所辖能在一年之内由区区两州扩为九州,诸位将军于此深有大功,请王上以军功擢升有功将士之军衔,并增其食邑。”
我放下了耳边的手指,笑道:“军衔由兵部管,食邑则由吏部管,那就还是你们两部来拟个章程,一并下发各州吧。”
两个时辰后,我在尚书台刚刚写就的策书上盖下了王印。
“中华二年七月十一,威武王策曰:
孤以司、凉二州之地,未经年余,已有九州,诸将功莫大焉。今以开疆拓土、抵御侵犯之功,册赏诸将如左:
豫州刺史孙坚文台,继旧汉制,封乌程公,食邑五千户;
青州刺史、虎豹飞军少将太史慈子义,升中将衔,增食邑三百户,称壮武侯,合计九百户;
并州刺史、少将徐晃公明,升中将衔,增食邑三百户,称阳平侯,合计八百户;
虎豹飞军少将秦阵伯虎,升中将衔,增食邑二百户,称金城侯,合计八百户;
虎豹飞军少将拓拔野云龙,升中将衔,增食邑三百户,称平定侯,合计八百户;
清河太守、少将李典曼成,升中将衔,增食邑两百户,称高平侯,合计七百户;
泰山兼琅邪太守高顺伯安,增食邑两百户,称广武侯,合计七百户;
凉州刺史、显亲侯庞柔令直,增食邑两百户,合计七百户;
虎豹飞军少将吕布奉先,增食邑两百户,称云中侯,合计七百户;
南郡太守、虎豹飞军少将甘宁兴霸,升中将衔,增食邑三百户,称德阳侯,合计六百户;
凉州都察院院长刘政仲礼,封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汉中太守杨奉承业,增食邑两百户,称广川侯,合计七百户;
南郡太守黄祖承彦,增食邑两百户,合计四百户;
京兆尹邴原根矩,增食邑两百户,合计四百户;
前荆州刺史刘表景升,继旧汉制,封成武侯,二百户;
武都太守苏固,封关内侯,食邑百户……”
看着这密密麻麻超过五六百字的策书内容,我觉得写策书真是浪费笔墨啊……
3 一穷二白新中国
七月,原本还不是收获的季节,中原和河北的州郡却依然忙成一团。
第二届科举刚刚结束,礼部和吏部将决定录取的士子们全部集中在洛阳,又进行了一番严格的政审,而后第一时间将拟任命的名单和官职上报给我。
看了一眼之前我关注过了的钟繇、陈群等人的任命之后,我大笔一圈,就转交尚书台和吏部去处理。
这边礼部和吏部刚刚能坐下来喘一口气,另一边的农部、户部和兵部又忙得焦头烂额:并州二十余万的匈奴步卒该如何安置,国渊、贾诩和荀攸大概已经茶饭不思了吧。
最后终于定下了一个方案:从青壮者之中征调一万人,四千弥补虎豹飞军的损失,六千则打散后编入徐晃的并州部队。其余老少,则分别迁入冀、并、司、兖四州,同时,征集少数擅长养马的派往凉州的国营军马场。
方案中对各州、各郡,乃至各县容纳多少匈奴人都做了详细的规划,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却是迁移所需要耗费的资金。
二十万人,每户最少得给两千大钱的安家费,或者要各地提供现有的住房,这显然不太可能,所以这一项就要四个亿,还不包括要给他们提供的口粮和衣物……而后更要派兵“护送”到迁移地点,并且最初的几年时间里,必然要动用地方部队对他们进行“保护”。
这一趟移民坐下来,少说也要花费全国近十个亿的资金,但之前我已经说过……今年基本收不到税赋,而且我还要倒贴……
在十六日的朝会上,我看着这份详细到了极致的方案,脑袋一片空白。
“花费实在太多啊……”我喃喃了半天,却始终只有这么一句话。
这时候,主管户部的贾诩给我提出了一条计策:“不妨令并州商绅捐献财物。”
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向百姓要钱……似乎不大合适吧?何况我们刚取了并州,说好了今年不收税赋,如此一来,岂不是换个名目继续收钱?再者说……并州一共才有多少人口,有钱的商户更是寥寥,即使要收,也没有多少吧?”
贾诩笑了笑,却转向对侧的武将集团:“奉先将军、云龙将军均是并州出身,应当知道北郡的情况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