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回复说接受他们的配合?”贾诩说没阴谋,我就相信他们没阴谋。
“还不够,公子派几百人先遣千匹良马送往金城,以示诚意方可。”贾诩摇了摇手,“这帮羌人汉化已久,与汉人打交道,时常受骗,此次虽是自愿,但未必肯尽力,故而公子应先抚其心,壮其行,许以厚利,五日之后,破枹罕之时,与羌人共分财货。”
我哧了一声:“枹罕个破地方,能有什么财货?先生不会教我坑那些羌人吧?”
贾诩正色道:“宋建早年便与王国同时起兵,虽在枹罕小地,牛马财货岂会缺少?”
“和王国这厮一起?”我一拍大腿,奶奶的,这可是老资格的革命先辈啊,怎么也要猛搂他一票!“好,那便全依先生之意。哦,先生还是写下来吧,那些人该能看懂吧?”
贾诩点头:“写得平白简单一些,他们总有人能看懂。”
于是我拉来赵承,又让他招来三个百夫长,贾诩当面叮咛细节,便牵着千匹良马浩浩荡荡向允吾撒腿跑去。
羌人的回复是:将军重义,定然准时赴约。
于是我稍微操练了两天兵马,让老兵带新兵,至少学会了随着我冲杀回转,其它的东西,学不会不要紧,因为我也没学会多少,再说,咱现在也没条件是不?
但是,之后的连续四天之内,贾诩一再阻拦我围城的计划。
至于为什么要定在二月二十五,据他贾诩的解释,那天的天气稍微好一点。
我在心里嘀咕了一阵儿:这西凉如此干燥,整日万里无云的,一个月都难见一滴雨水,根本不需要测算。话说这测算之术,我更是压根不信——没有风云二号在太空飘着,你真能掐指算出五天以后的天气?
当然,我作为一名骨子里装满科学的大汉人,虽然我崇信无神论,对这些封建迷信的糟粕弃之如敝屐,但为了不伤害我刚刚才与之建立良好关系的谋臣,我不介意将这点小小的意见藏入心中。
天气不天气的,这不影响什么。
第二十四章 西羌大汉
二月的二十五日。
贾诩约定的时间将至。
枹罕城并不高伟的城墙远远可见轮廓。
这只万人骑兵队伍以不急不缓的速度,行进了近两个时辰。
百里的距离罢了。
没必要如此慌张。
贾诩在这几日间令士卒多备旌旗,力争人手一杆,以营造数千大旗呼啦啦迎风飘扬的壮观景象。
出发时天色尚未见亮,黑幕中罩着一层白霜。
“天气果然很好。”贾诩在黑幕中捻须而笑。
当时,我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冲动。
漫天大雾!
黑漆漆的天,白茫茫的地,我们出发得虽然不晚,但一路上晃晃悠悠,也只能勉强在巳时赶到枹罕城外五里之处。
不用吩咐,我当然早撒出百八十名斥候,一匹匹轻骑奔向四方。
探马回报:近两万先零羌人在首领的亲领之下,已浩浩荡荡与我军汇合。
“如何破城?先围堵上数日?抑或直接攻城?”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并不认为自己擅于攻城,所以不耻下问于军师大叔。
“围城为先。”贾诩即刻通令全军与羌族,对枹罕,暂且围而不攻。
“先生,是否就地扎营?”赵承前来请示。
贾诩又不自觉地捋了一把长须:“不要扎太多,浪费,装模作样扎上十来个就行。”
不过数日的适应,赵承已经渐渐习惯了贾诩的命令,我若不吭声反对,他便直接传下贾诩的命令。
而我,从来没提过反对意见——当然,时日尚长,说不准到了什么时候我忽然众神附体灵光一现提出一惊天地泣鬼神的绝世妙计来——当然,我并不抱希望。
“公子,可冲锋否?”贾诩忽然问我。
我毫不迟疑点头:“围城之下,莫非先生尚有伏笔?”
“是。”贾诩同志略一沉思,“公子领此处老兵一千,并请羌人精壮三千,绕过枹罕,埋伏于城西。”
我一怔,随即笑道:“先生之计,超已明了,但何必又要羌人?”
“围城三面,而大雾漫天,我军荆旗蔽空,宋建不知敌数必不敢攻,枹罕城小不能长守,只能向西窜往白石,虽是逃逸,但未必轻易能胜。而羌人又好狠斗勇不吝死伤,或可助公子破之……”贾诩说得极为平静,这只是他的小计罢了。
这是暗示我以羌人为主力厮杀吧?我默想道。
其实我并不认为宋建在被我埋伏的情况下还能对我造成什么伤害,但基于预防万一的考虑,我没有拒绝的理由。
于是,我领着一千金城老兵前去向羌族首领讨要兵马。
·
羌人倒是很客气,他们被汉化的时间已久,基本上都能说些正常的汉话,也用不着翻译之类的工作人员指手画脚,那个貌似叫做迷图,还是什么,大概是这个音的,很爽快地将他的儿子推到我面前:“少将军看我儿子如何?”
他这儿子称得上五大三粗虎背熊腰,身上未着铠甲,透过衣衫能清楚地看到一块块贲起的肌肉,端坐马背上的身子丝毫不晃——他们并无双侧马镫——手中一口半丈长的大刀,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有勇无谋的莽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