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考虑深远,臣一定谨遵王上的训示。”曹操躬身道。
“再住一晚,明天我就班师回朝。”我看了地图上空白的夷洲岛一眼,做了决定。
他抬起了头,恭声道:“晚上……”
我笑了笑,举手打断了他的话:“晚上我会大摆筵席,为各州出兵的将军们庆功。你既然已经是暂代的刺史,便由你来张罗吧。”
他亦是笑道:“是臣的荣幸。”
-
十一月初一,在一夜的歌舞与酒宴之后,我率领这数万中央直属及州郡的兵马选择离开。
暂代扬州刺史的曹操率领他临时选定的官员们恭送十余里才依依不舍地与我分别。
由于已经进入冬季,我不得不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但也因为是冬季,行军的速度却很难提升到极致——比如我所希望的日行三百里。
即使是江东地区,也已经传来的渗骨的寒意——这当然是对于寻常的士兵来讲,他们早已经穿上了厚重的棉服,这无疑进一步拖慢了全军的速度。
不到四千里的路程,我们用了整整二十天的时间——其中包括因为路遇中雪而休息了两天。
九月十五日,我御驾亲征,率军离开了洛阳。
再次看到洛阳高耸的城池时,已是十一月二十日,整整过了两个月的时间。
道路两侧的农田早已被收割干净,残剩的草叶上海挂着些许的雪水。
远远的洛阳城头反射着长枪的寒光,还有几面高扬在风中的赤红色的大旗。
旗面上是一条腾跃欲飞的黑色巨龙。
洛阳的三座东门早已洞开,数以千计的官员和士兵在城东近五里的地方列阵迎候。
甚至连蔡琰、贾羽、小昭、海棠等人也在侍卫的簇拥下向我微笑。
我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容,忍不住朝他们挥了挥手。
不知是谁带头,近万人同时低下了头。
“王上万岁!万万岁!”
我抬头望了望湛蓝的天空,一束金色的阳光洒在了我的狮盔上。
感觉……很温暖。
96 想开万世之太平(大结局)
“王上御驾亲征,扬州垂手而定,实乃天命所在,臣等再次恭贺王上一统天下!”回到了王宫正殿之中,国渊率先向我道贺。
群臣轰然附和:“恭贺王上!”
我微笑着抬了抬手:“是各州将士奋勇争先,是各级官员保障得力,本王只是坐享其成罢了。”
礼部刘政掬手出列,沉声道:“王上,自黄巾作乱,至今已十有六年,天下百姓苦于战乱纷争久矣,而王上奋伏波将军之余烈,倡天下之大义,振勇武之精锐,前后六年而得天下一十三州,更恢复生产轻徭薄赋,解万民倒悬之苦,实乃天赐明主。为新朝千秋万载计,为天下黎民百姓计,老臣斗胆,请王上登基为帝,以安群臣万民之心!”
群臣更是如同事先商议好的一样,几乎全部拜伏于地:“请王上登基为帝!”
我微微一怔,心中却仿佛打翻了五味瓶一样。
我的人民议政大会呢?我的民主大选呢?!我的自由民主法治呢?!
“此事稍后再议,”我虚按了一下,将话题转过,“如今扬州已定,旧汉已平,旧汉皇帝刘协及相关属臣也已拜表称臣,带他们进来吧。”我朝守在大殿门口的许褚勾了勾手。
殿中跪倒了刘协、杨彪、淳于嘉、刘备、关羽、张飞、来敏、赵云、简雍、糜竺、糜芳、高寿、张博等十余人,整个大汉朝的文武除了大批在几次迁都过程中外逃隐匿或归降新朝的,以及在后来几场战争中英勇战死的,还有最后在山阴城头壮烈殉国的,就剩下这寥寥十余人还算得上官吏,想来也令人颇为唏嘘。
朝中有不少人都曾经是刘协的臣子,比如荀彧、荀攸、卫觊、曹操、淳于琼、韩馥、司马防、贾诩、韩暨、杨修、许攸、臧洪、陈群、徐晃……当然,也一定包括我……不过重新见到原来的皇帝跪倒在自己面前,他们似乎都没有太多的不好意思。
“给他们赐座吧。”最后还是我大发慈悲,准许他们跪坐下来。
“谢威武王。”刘协低之又低地应了一声,在空出来的案几后坐了下来。
“仲礼公,”我点了刘政的名号,“二旬之前,在山阴城下之时,本王与刘协曾有言在先,封他关内侯,赐洛阳宅,准许其特入太学院及军事院进学,待其学业有成,可参加本朝科举及各部院举荐而入仕为官。这些……以你之见,可曾妥当?”
刘政仔细听我说完,思忖了片刻,拱手答道:“恕老臣直言。自三皇五帝以来,未有旧国之君于新国之主身下为官者……老臣虽遍读史书,但也只知勾践称臣于夫差一例而已。”
勾践称臣于夫差?
我的脸色有些凝重:虽然我对春秋战国的历史不太了解,但总归还知道勾践在亡国之后委曲求全、吃屎喝尿、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将吴国彻底消灭的典故……
文化知识比我稍强一些的刘协的脸色顿时就有些难看,他想要辩解,却终于还是低下了头。
贾诩咳嗽了一声,开口道:“吴越到底非中原之国,何况古今形势不同,岂可一概而论?诩以为,王上所言,一者可使新朝得获宽容大度之名,二者亦使旧汉君臣得免身死族灭之型,甚而得以出仕为官,参知政事,只要其收拢心思,竭诚为新朝效力,未尝不是一件可以接受并且足以名传千古的好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