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计一万七千八百人,其中骑兵一万四千八百,步卒三千。
由于情况紧急,所以我特意令地处东面的危须、山国两国只出动所有骑兵——而其余两国的三千步卒……则是专门的运粮部队。
当然,五国联军以我马首是瞻,自不用讲。
但没想到的是……第一天下来,我的行军计划便遇到了巨大的阻碍。
焉耆、危须、山国、尉黎四国二千八百轻骑兵,严重拖延了大部队的行军进程。
这让我极其困惑:按理说,西域这群人,都是游牧民族出身,为什么骑马走了三五十里地就个个叫苦不迭?
我想起了卢植当初的血腥手段,开始考虑是否要严肃一下军纪。
但经过与下属们的商议,最终还是否决了这个想法。
我亲自与几位国王面谈之后,他们纷纷表示……一日两百的速度他们实在跟不上,就算一百五十里也不行。
我当机立断,将他们全部划拨去了辎重部队,与之做伴的,还有刘政等文弱之士。
于是,第一天的行军,在向西推进了一百二十里之后,便这样草草地结束了。
第二天,抛弃了累赘后的大部队提速到了两百里。
第三天,行进了一百里之后,我命令部队停在了乌垒城东二十里之外。
一万两千骑兵部队,在乌垒城外扎营休整。
我要让弟兄们养足精神,明日一早,便将这区区乌垒城踏成粉碎!
-
七月二十四日的清晨,我打着哈欠起床。
似乎做了个好梦,但究竟梦到了什么我竟然一点也想不起来。
揭开军帐的门帘,庞淯一脸凝重地站在帐外,而四位营长则一个不少地列成了两排。
“出事了?”我的睡意立刻一丝不剩。
庞淯点了点头:“乌垒城守军……弃城而逃了!”
25 我在西域玩水攻
站在大门洞开的乌垒城前,望着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的街道,我忍不住发出一声苦笑。
“跑得倒快!”秦阵不屑地嗤笑道。
“乌垒只是一座小城,守军没有死守于此,反而退回国都,未尝不是明智之举。”褚燕叹道。
我深表赞同。
对于我们这一万出头的部队来讲,分散的敌人自然比聚拢起来的敌人更容易对付。
“大都护,”太史慈驱马从远处赶来,“从军营的规格来看,此处守军不超过三千人。”
“三千人……”我缓缓点头,“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已经算得上一支不容小视的部队了。”
从同一方向赶来的拓拔野补充道:“战马大约有五六百左右。”
“这倒是可惜了……”我咂了咂嘴巴,十分遗憾地说道。
-
又三天之后,大军逼近延城三十里之外。
沿途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这让我心中总放心不下——因为我自己就是一名埋伏战的名家。
我专门将怀有丰富侦查经验的祖烈和孙文两位旅级干部派出,指挥着数百名轻骑漫山遍野地打探敌军的蛛丝马迹。
可惜,最后的结局仍是徒劳无获。
我不得不怀疑龟兹国王的军事才能。
在延城外,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一个成规模的村庄,三三两两的牧民看到一望无际的大军后根本不会给我们接触的机会,我也不指望从他们口中打听出这个国家的弱点。
祖烈和孙文再一次充当了斥候的角色,奉命前去打探周围地形。
我则带领大军在延城东侧二十余里之外的小盆地中驻扎了下来。
经过斥候们整整一天的侦查,我得到了延城的第一手资料。
与这个时代大部分城市一样,延城也是依河而建,虽然河流都称不上气势磅礴,不过却是一纵一横两道小河在延城东侧交叉而过。
至于城池的规模,纵横都不超过四里——这可以理解,以我大汉人口之稠密,帝都洛阳城的长宽也不过八九里左右,区区一个西域小国的王都,又能有多宏伟?
“防卫非常森严。”祖烈形成了最后的判断。
孙文却略显不屑地反驳道:“对于我军来讲,这种小破城根本不在话下!”
我摆了摆手,认真地询问道:“城池坚固程度如何?”
“基层以大石堆垒而成,唔,”祖烈回忆了一下,接着道,“高度约有五六尺高,上面大概都是用熟土砌成的吧。”
所谓熟土砌成,其实是一种在中原地区普遍使用的砌墙方法,将黄土蒸过后再集中堆起,同时压紧空隙,从而使墙体紧密牢固。
“城墙有多高?”拓拔野出声问道。
“大约两丈出头。”祖烈并不太确定,“我也只是估测。”
“不算太高。”拓拔野转头看我。
我点了点头:“也不算太低。”接近五米的高度,就算是我,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能跳上。
“下令攻城吧!”秦阵开始磨刀。
我瞪了他一眼:“强攻损失太大,绝不可为!”
他顿时有些失望:“总是考虑损失,何时能放手一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