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这货不是马超_真狼魂【完结】(997)

  至于之前的马府……则成为了程昱、贾诩、王烈、黄忠、荀彧、法正等人的公共居住区,而且有进一步成为人才公寓的趋势。

  看到这种情况,我忽然有了想法,干脆就委派无事可做的王启、王贺兄弟俩对马府上下做个规划方案,准备把这幢大寨彻底改造成集体宿舍,为将来更多人才的进驻做好准备。

  整个搬迁工作只用了一天就全部结束,我的家底并没有太多,不过多年来通过各种手段中饱私囊的黄铜却着实不少。

  在这之后,我看着已经改名的政务院,心中忍不住一动:既然办公场所已经变了……那为什么不干脆把机构也照抄一番?

  我是一个行动主义者,一想到这一点,立刻开始提笔书写方案。

  好歹我前世也做过几天公务员——虽然编制好像被挨千刀的上级以各种理由左推右挡一直没批——对前世天朝的几大部委还是有着一定的认识,方案拟写的过程并不算困难。

  但是我写到半路,却又把最初的意图进行了修改,因为前世的部门设置实在太过繁琐,二十多年过去,我的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只好更多地参考了明清的六部,弄出了一篇杂交的怪胎。

  在第二天,我举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讨论会。

  参加讨论的人员只有王烈、程昱、贾诩、荀攸、卫觊、韩暨、戏君,以及荀彧和法正。

  法正虽然年纪最轻,又是新近受用的俊才,但毕竟算得上是我们自己的人,但荀彧作为囚禁的战俘也能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那些老先生就有些奇怪了。

  “主公刚刚迁入新居,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拳脚了吗?”戏君笑着说道。

  我点头:“今天想讨论的……是官署的设置问题,昨天我对现有的官僚系统做了初步的调整,让人抄写了几份,现在召集你们来,就是做些讨论与调整。”我挥手让贾穆把手抄稿发给众人。

  除了已经经手的卫觊,其余几人都低头仔细阅读了起来。

  我清楚地看到众人脸上的神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以下是对方案的简单介绍:

  “共设六部一台四院。

  六部:

  农部:主管农事、赋税征收。

  户部:主管户口、财税用度。

  吏部:主管官员任免、考核升迁。

  礼部:主管礼仪教育、科举选拔。

  兵部:主管部队日常事宜及武将选拔。

  工部:主管工程建造、器具制造。

  各部长官称部长,副职称副部长,之下以职权分各司。

  一台:

  尚书台:主管文书机要、上传下达。

  长官为尚书令,无副职,以下分各司。

  四院:

  法院:主管司法、断狱。

  军事院:主管战时军队调动、指挥。

  都察院:主管督察各部、台、院、府及地方官吏。

  内务院:主管君王护卫、日常用度等事宜。

  长官均称院长,副职为副院长,以下为各司。”

  纸上的内容不过一百余字,我约摸着他们基本看完,开口道:“怎么样?”

  “应该说……基本能够理解。”贾诩眉头微微拧着。

  王烈等人也这么点头。

  我反而有些惊讶:“我还以为你们会表示改动太大……”

  “农部和户部……是将大司农一分为二,”王烈一手抚须,缓缓说道,“礼部,又是将太常与大鸿胪合二为一;工部,自然是将作大匠;法院,是廷尉;内务院……是光禄卿、卫尉、少府等职合并;吏部,大概就是尚书台之下的公卿曹和二千石曹吧;兵部,或许是太尉下的兵曹,但这军事院又是何意?”

  “我不是在后面都说明了嘛?”我再一次解释,“兵曹为文职,负责各地部队的日常事务,比如兵源招募、粮饷调拨、驻地变动等,哦,还有科举中武举的选拔;而军事院则由武将掌管,负责发生战争时军队的调动和指挥……很清楚吧?”

  “如今正是战时,军事院恐怕自主权会太大吧?”程昱道。

  我挑了挑眉毛:“我兼任院长,怎么样?”

  他耸了耸肩:“那没意见了。”

  我笑了笑:“这只是主要机构的设置,其余机构和散官以后再慢慢修改吧。”

  “其实我们现在的官员只能勉强够用,设置太多的职位似乎没有必要……”韩暨发言道。

  “确实不太够,”我点头表示认同,“所以现在都是兼职。”

  贾诩笑道:“主公莫非已经把职务都定好了?”

  “有这么一个初步意向吧。”我微笑道,“具体来说……彦方先生兼领礼部和法院,仲德先生以河南尹兼领吏部及都察院,文和先生以司隶校尉兼领户部,仲礼先生(刘政)调回为工部,把子尼先生(国渊)调回任农部,公达先生为兵部,伯儒还为尚书令,公至为内务院,志才给我在枢密院当个助手,孝直则去兵部辅助公达先生,你们两位都先在军事上贡献一下智谋,这样安排怎么样?”

  程昱首先道:“我的意思,仲礼和子尼暂时不要都调回来,最好在凉州或者三辅留下一人治理关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