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从不怀疑主公刘存的高尚品德,因此他能理解刘存的担忧:“主公说的是,若是没有主公坐镇城阳,凝聚无数人心血汗水的大好局面恐怕转眼即会分崩离析,属下估计,同僚们也不会赞成主公接任青州刺史,时机未到啊!”
刘存微微一笑:“你这话和伯焘、幼安、子尼几个一模一样,能获得你们辅佐,是我的福气!”
王烈谦逊地摇摇头:“主公,一个月前,也就是新城落成庆典期间,属下有幸与东安县长徐奕徐季才大人畅谈,对其满腹才华和两年来的政绩钦佩不已,深以为徐季才绝非百里之才,而是王佐之才啊!属下真诚希望主上能重用他!”
刘存颇为感慨:“徐奕确实大才,当初我将一个千穿百孔土地贫瘠的东安县交给他,三年不到,他将一个安定富饶人口增至二十万的产粮大县交给我,这是何等惊人的施政能力啊!”
“更加难得的是,出身寒门的徐奕深知百姓疾苦,清廉自守,勤恳踏实,他上任近三年,有两年是在田间地头和山林荒野中度过,若不是我去年夏天巡查东安,意外发现他的老父亲和妻子儿女在后院种菜,身上是补了又补的衣衫,县衙后院的府邸里除了简单的家具空无一物,我都不知道徐奕的日子过得如此苦寒。”
说到这,刘存的双眼微微湿润:“后来我才知道,徐奕的俸禄除了保证家人的温饱之外,全换成农具和猪仔,悄悄送到一户户贫困乡亲手中,县衙官吏竟没人知道这事,大家都以为徐奕之所以过得清苦,是将丰厚的俸禄送回家乡交给亲朋了,可我知道,徐奕的家乡东莞乡下已经没有任何亲人!”
“当时我和随行的人都流泪了,不由分说把他老父老母和三个儿女接到东武,安置在我一直没住进的院子,去年底,我征求他的意见,想让他转任姑幕县令,他说姑幕的基础非常好,只需派个能吏就能管好,而群山环抱中的东安不行,请求再给他一年时间,好让他把东安各乡在建的水渠、两处石炭矿场和连接东莞和莒县的官道修好,让乡亲们的田地不再受干旱影响,能从石炭和木材贸易中增加收入,我看他那不达目的誓不摆休的样子,只好同意了。”
王烈顿时肃然起敬,他和绝大多数同僚一直以为主公把自己的宅院让给徐奕一家,是对徐奕的器重和笼络,不知道其中竟有如此缘故,此刻听完刘存的讲述,王烈心中感慨万千,对徐奕的品德无比钦佩,对主公刘存的光明磊落和爱才惜才同样深受感动。
刘存继而对王烈说道:“彦方,你和徐奕都是高尚的人,你们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和道义,你的功绩和徐奕一样显赫!你只用半年时间,安置了十万兖州流民,监造黔陬新城的同时,开垦出三十五万亩田地……”
“你看,墨水两岸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还有那边,不次于夏河城的护城河,再看来来往往安居乐业的百姓,彦方啊,我不知道你在这大半年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但我知道,就算换成我刘存来干,也没你干得好啊!”
“主公……”
王烈深凹的眼里模糊一片。
刘存拍拍他的手臂:“我最多只给你呆在这半年时间,半年后我需要你转任太守府令史,组建一个得力班子,在《大汉律》基础上,制定一整套细致全面的地方法律,内容涵盖农工商百业,使得治下民众有法可依,知法守法。”
王烈大吃一惊:“主公不担心被弹劾?”
“不担心,再过一两年,再也没人理会咱们这片位于大海之滨的土地了。”
刘存说完长叹一声,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反而露出深重的忧虑和苦涩。
第八十四章 风起云涌(下)
王烈略一沉吟,立刻明白刘存潜在的意思是什么,不由得长叹一声,望向西面天际:
“属下遵命!其实,属下早想重新检讨和修订已经不符合当今现实的《大汉律》,全力配合主公制定和实施新政,只是此事关系太过重大,十余年来属下空有奢望,却不敢逾雷池一步啊!”
刘存点点头:“现在可以了,琅琊书院诸多心忧天下的大儒们不是准备这么干了吗?虽然书院先生们不张扬,但我知道,先生们无不对我大汉今日之现状痛心疾首,所以才会在一次次的痛哭和醉酒笑骂之后,又一次次锲而不舍地探究其中原因。”
“在我看来,对古今政体和律法的深刻检讨,是所有思想与文化探索中最为理性、最为深刻、也最能推动历史发展的行为,如果琅琊书院的先生们能够在未来有所收获,有所突破,我敢说,他们必将流芳千古!”
“彦方,我不想你失去这个宝贵机会,这天底下只有你王烈知道我的司法独立思想,也只有你王烈对此生出强烈共鸣,也只有你王烈,才具有崇高的法律精神和为之赴汤蹈火的实践勇气。”
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顺着王烈的脸庞流淌而下,一直流到他浓密的长须上如露珠般滚动。
刘存转向默默流淌的墨水伫立良久,等王烈平静下来,再次低声叮嘱道:“下去我恐怕没多少时间四处走动了,根据灵山营和珠山营不断送上的情报,盘踞在咱们西面群山中的黄巾军,以及占据兖州各地的黄巾残部开始暗中串联,估计中原大地上很快就要发生大规模暴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