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家族的族长和长老们经过严密算计,反复权衡,认为刘存的崛起对焦氏家族是个机遇,特别获知是刘存实乃皇室后裔的消息后,焦氏一族对刘存倍加重视。
其次,刘存本人性情宽厚重情重义,刘存身后的琅琊书院已隐隐成为大汉士林的旗帜,一直在默默为刘存提供道义上的支持,再加上数年来与刘存集团的琅琊商会、刘存的同盟徐州糜氏家族的良好合作,控制了大汉西部工商业大半江山的焦氏家族非常了解刘存集团蕴含的巨大潜力。
因此,焦氏族长召集各地长老经过反复讨论,悄然放弃了为族中子弟焦和谋取青州刺史的努力,派出多名优秀的年轻子弟赶赴青州等待机会,并告诫焦和安于职守,尽快与刘存建立起紧密关系,争取早日踏入刘存的阵营。
刘存对此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幸运地避过一次关系到前途命运的巨大危机,更不知道朝中力挺焦和接任青州刺史的太尉张温、太仆杨彪和皇帝刘宏身边的宠臣张让,为何突然放弃对焦和的支持,转而支持他刘存接任青州刺史。
第九十二章 横刀立马(上)
七月初一,皇帝刘宏终于在朝会上宣布谕令:青州刺史黄琬即日返回朝中执掌少府,城阳太守刘存接任青州刺史,琅琊令刘晔晋升城阳太守!
圣谕一出,满朝称颂,反反复复商议了一个月的大事终于有了结果,不明就里的人一定觉得这是个君臣一致众望所归的大好结果,没几个人知道,这一结果出来前经历了多少的尔虞我诈和风风雨雨,更没有几个人看到朝中重臣世家大阀在此期间的无数次秘密聚会利害权衡,以及天下巨富糜氏家族一次次送出的巨额钱财和稀世珍宝。
欢呼声落下,太仆杨彪出班禀奏,大赞皇帝刘宏的英明决策,随后非常得体地向皇帝刘宏建议:
“此刻,刘存大人亲率五千琅琊骑军及三万匆匆征召之齐鲁士卒,正与逆贼张举十万大军激战于大河之北,齐郡太守焦和大人领三郡国四万将士,正在青兖边境与八万黄巾贼寇浴血奋战。”
“臣观黄琬大人的奏报,以及近日鸿翎急使不断送回的战报,得知整个青州南北战局之攻防调配,均出自刘存大人之手,因此,臣斗胆恳请圣上,令刘存暂缓入朝谢恩,坚守青州掌控全局战事,并派出天使传达圣谕,以振三军士气,待逆贼平定,再召其入朝叩谢天恩,聆听圣上教诲!”
众大臣立刻随声附和,这个时候谁都明白,敌我双方投入三十余万人激战不休的青州战局,已成为决定大汉安危的关键所在,一旦青州沦陷,战火必将迅速蔓延,不但青、冀、兖、徐、豫遍地战火,整个大汉天下也将永无宁日。
脸色灰败双目无神的皇帝刘宏从善如流,当即指派身边宠臣、熟悉刘存的黄门令丞张敦赶赴青州宣旨,并当庭承诺:只要刘存击退逆贼,保住青州,即敕封刘存为介亭侯。
殿中文武百官颇为意外,这可是直接越过关内侯的爵位,虽然如今的爵位大不如前,亭侯只是个没有封地没有食邑的侯爵,上面还有更风光的乡侯、县侯,但此爵位对于刘存来说,自此踏入了大汉官场的高层,足以显示皇帝刘宏对他的器重和期待。
皇帝刘宏许下了承诺,心中略感安慰,全身力气似乎也消失殆尽。
文武百官纷纷出列,齐声高呼陛下圣明!此时此刻,君臣心中有着同样的感受:“与大汉天下安危相比,一个区区亭侯算得了什么?”
散朝后,熟悉介亭的大臣浮想联翩,不知道的忍不住低声询问身边同僚,才得知介亭位于城阳郡黔陬新城东郊,乃是当年秦朝始皇帝嬴政前往琅琊登台观海时修筑的亭子,汉武皇帝也曾三次前往琅琊台,静观沧海,沐浴朝阳,其中两次歇息于介亭之内。
######
中平五年七月二十五日,青州平原郡,平原县城。
震天的欢呼声轰然响起,血渍斑驳的城头上一片沸腾,八千余名连续苦战一个多月幸存下来的将士全部站起,朝着冲入城中的百余骑兵前方那杆火红大旗竭斯底里地欢呼呐喊,用最为豪放最为赤诚的心声,向他们英勇的主公刘存表达自己的满腔敬爱。
大旗下,浑身被血水染红的刘存扬起他骄傲的头颅,顾不上擦去满脸血污和汗水,振臂高举手中长枪,回应城头上欢声雷动的麾下将士,引发更加疯狂的阵阵吼叫。
平原城守将徐盛已经冲下城头,身后跟着两名同样是铠甲斑驳满脸污渍的副将,三人快速跑到翻身下马的刘存面前,望着身上满是血污却依然露出灿烂笑容的刘存,激动之下扑倒一声单腿跪下。
双目通红满脸掉皮的徐盛低声埋怨道:“主公身负全局之责,不该冒险而来啊!”
刘存大步上前,亲切扶起自己的爱将:“既然我答应弟兄们今天来看望大家,就要言而有信,绝不反悔!再说张纯那区区八百游骑还不放在我眼里,我和亲卫营一百二十弟兄偏偏就和他迎头对冲,撞破他们的三重阻挡,再宰掉他百余人马,这才大大方方的进来,张纯那白脸书生能把老子怎么样?”
众将士再一次轰然喝彩,一双双热切的眼里满是兴奋与崇敬。
刘存走到徐盛侧边,一手一个拉过两名年轻的战将,对数十天内从小卒杀上副将之位的两名悍将笑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