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刘存采纳公孙沛和国渊的缓兵之计。对整个乐安群的政务不闻不问,与此同时,紧急停止乐安郡临济县城(今山东高青县刘家镇)的修葺与扩建工程、官道拓宽与河道疏浚等三大项目,将建设临济城的三千工匠和五万余流民尽数迁到黄河北面的乐陵县。全力修筑乐陵新城和沿海码头,同时派出大批督察官员和税官,审核乐安郡的刑狱诉讼。向太守陆逢和各县县令催缴拖欠多年的巨额税赋,为下一步的镇压行动打下基础。
总体来说。乐安郡的问题并不能阻碍整个青州的改革步伐,安乐郡太守和下属六县主官的缺席。对为其十二天的青州政务会议没有任何影响。
三百三十余名各级官员经过五天的施政得失总结,再经过五天的分组讨论,群策群力反复修改,出台并通过了更符合国朝体制和法典要求的《青州五年发展纲要》、《青州税政补充条令》、《青州刑狱诉讼补充条令》、《青州十年教育计划》等九项新政。
其中,青州各级官吏薪俸与福利待遇试行草案、各级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权限草案、组建直属县令县尉管辖的巡捕衙门等重大改革措施,均以刺史府下发公文的方式执行,避免以法律条令形式出现而成为政敌群起而攻的致命把柄。
中平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闭幕的青州政务会议,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青州新政改革大白于天下,大汉王朝的青州自此步入了一条充满艰辛的光明之路。
刘存期盼多年的军政分离和司法独立,也终于迈出最艰难的第一步。
由于请来了琅琊书院山长郑玄、学监邴原和以精通法典刑名而享誉大汉士林的申屠蟠、王烈等人作报告,司法衙门和监察衙门的设立获得了大多数官吏的支持,经过会议表决,已被刘存聘为青州府从事的申屠蟠担任司法衙门首任主官,全权负责组建青州及各郡县的司法衙门。
刚正不阿的北海相王烈获得大多数与会官员的推举,被刘存任命为青州府监察衙门首任主官。
会议期间的诸多议题中,刘存最为担忧的“收回财权、统一财政收支调拨”的新政,无比轻松地获得全体通过,令刘存喜出望外,却又深思不已。
在大汉王朝几百年封建体制下,各级地方官员苦于应付朝廷沉重的征税任务,只能昧着良心对治下百姓盘剥压榨,不但难以从中获得政绩,更没有任何的税赋支配权,还会引起民怨,甚至引发暴乱。
因此,数百年来,整个大汉各级政权一直难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财政制度。每任郡县官员都不愿意去管这笔糊涂账,加上数年来天下大乱。致使朝廷不断增税加赋,各级地方官员肩上的包袱日益沉重。已经到了不堪承受的边沿。
青州的财政统辖权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集中于刺史府,刘存得以在治下各郡县组建直属青州刺史府税政衙门的分支机构,从而将治下的财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为了调动各县官员的积极性,鼓励各县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商业,刘存与心腹谋士们商讨后,出台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令各县主官心花怒放的新政策。
——未来五年内,各县税赋上缴定额以今年最终统计数字为基准,超收部分按五五比例分配。五成上缴州府税政衙门,五成下拨各县衙门,用于各县建设本地官道和桥梁、发展教育、修葺公务设施、奖励绩优官吏等等;绩优官员的奖励额度,不能超过五五分配后各县所得总额的两成;州府税政衙门及派驻各郡县的财政官员,根据《青州税政补充条令》相关条令,对下拨各县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审查;连续两年超额完成税征收赋定额的各县主官,将获得州府的通报嘉奖和品秩、职务的晋升!
此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军政管辖权和承担的责任得以明晰,军队的组建权、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青州刺史府。军队负有保境安民的责任和义务。
郡县两级政权不再拥有司法权和军队组建和指挥的权力,将更加致力于民生,在大力发展农工商百业增加税收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兴办教育造福一方。
与此同时,驻扎各地保境安民的军队,不再需要各地供养。所有军费开支均由刺史府承担,各郡县根据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新政。自行组建和管辖郡县三级执法机构——郡县“巡捕衙门”和乡一级“巡捕房”,用以维护内部安全秩序。
重新调整的青州军队分为三部分:正在组建的“青州军”、享誉天下的“琅琊军”以及更名为“青州水军”的原琅琊水军。
如今。刘存麾下官兵总数已达八万五千人,其中:
琅琊王国中尉王杞、佐尉颜慎率领的两万五千步骑兵,依然驻守琅琊王国王城开阳和周边五县。
青州别部司马扬武将军徐盛、新晋平原郡都尉傅闿,率领两万五千将士驻扎平原郡各县。
济南国中尉秦义,率领五千将士驻扎济南国东平陵和祝阿固山关。
琅琊军总教官兼城阳郡都尉纪维、琅琊军步兵都尉兼城阳郡佐尉翟越,率领三万将士驻守城阳郡各地。
正在悄然扩编的“青州军”现有步骑兵两万五千人,骁骑将军、青州别部司马太史慈,讨逆将军、骑都尉张郃,率领一万五千步骑兵驻扎临淄城西新建军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