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推行严苛的土地法令,各地都有转让土地和房产举家迁往辽东、江东或荆州定居的豪强,其中便包括年仅十岁的诸葛亮一家。
诸葛氏是琅邪望族,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是青州名士。诸葛亮三岁母亲章氏病逝,八岁丧父。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为刘表属吏,获知兄长诸葛珪病逝后,向刘表请辞并赶赴青州照料诸葛圭后事,随后便留在青州照顾诸葛圭的遗孀及子女。
随着青州土地法推行,感觉利益受到损害的诸葛玄尽皆出售土地和地产,携带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位侄女前往荆州,投奔刘表。
对于这些人的离去,刘存毫不感到可惜。
按照青州财政衙门的计算,占地千亩以上的地主豪强一家三四代人,直系亲属至少也有十几口,他们只需将土地控制在人均百亩之内,便可与普通民众同样享受纳税百分之十五的优待,负担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轻很多,至少不再需要忍受刘存当政之前的各级官府每年名目繁多的强行征派。
唯一令这些地主土豪心生不满的是,再也无法通过对佃户的残酷压榨而自肥。
其实,新法允许的百分之五十租金相当高,去掉百分之十的应缴税收和佃户百分之四十的收入,地主们还能剩下百分之四十左右,若是连这样的优厚收益都还不满足,也只有离开青州自谋出路了。
*******
ps:第三更送上!谢谢水中的沙石大大的打赏!求订阅、推荐票、月票和全赞支持!感激不尽!(未完待续。。)
第一六三章 步步蚕食(下)
青州在紧锣密鼓地推行新政,发行量业已突破万份的《青州时报》,长年累月地为青州新政摇旗呐喊。
各路诸侯相互征伐抢占地盘忙得是不亦乐乎,谁也顾不上青州新政,但在初平二年元月五日的《青州时报》头版上,一个重要消息再次引发北方五州和江东地区的强烈震撼,报纸的硕大标题是:“冀州牧韩馥毙命,死因扑朔迷离!”
临淄的大街小巷都在热议韩馥之死,刘存和他的心腹谋士们也不例外,装饰一新的青州幕府大会议室内,三十余名青州文武官员正在倾听军令署长鲁佩将军的汇报,对韩馥之死带来的时局变幻展开紧张讨论。
州府兵曹从事纪维将军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韩文节的谋士荀谌、辛评、郭图等人对其主公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人公然煽动大批冀州文武官员,堂而皇之投入袁绍麾下,无异于向世人证明,袁绍便是逼死文节先生的幕后真凶。”
“沃野千里的冀州与我青州山水相连,对我青州的安全影响甚大,我青州不能够继续韬光养晦,置身事外,必须对天下人表示明确的态度,否则受损的定将是我青州。”
纪维的发言获得诸多支持,从北海国专程赶来参加会议的国相王烈随即站起支持纪维,并表达自己对冀州的态度:
“冀州不能落入袁绍囊中,否则定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我青州虽然内部安定。但战火燃起必受波及。”
随后管宁、国渊和韩漾也表示了同样意见,太史慈和徐盛则代表军队将领。提出立刻出兵占领清河郡的要求。
刘存头疼不已,这个时候其实不是出兵的最佳时机。哪怕出兵也只能出兵兖州,先把黄巾军盘踞的泰山郡给霸占下来,才符合青州的利益。
只有占据泰山郡,彻底消除青州最发达地区可能遭受的攻击隐患,才能放下心来谋取冀州。
公孙沛理解刘存的难处,主动站出来分析即将爆发的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冀州决战,指出十余万黑山黄巾军这股无法忽视的力量,以及可能存在的诸多变数,然后提出与刘存早已达成的共识:
“我青州的当务之急。并不是参与天下争夺,而是稳固已经拿下的莱芜和平阳(今山东新泰市),这两座自北向南一字排列的县城,北与临淄相连,南与蒙阴相依,只凭张饶将军的第五师驻守非常危险。”
“一旦我军与南北黄巾军任何一军发生冲突,之前达成口头协议的泰山黄巾军,很可能随即反目,咱们刚到手的这三座重要城池也就失去安全保障。也就意味着失去天下最大的铁矿区和陶瓷原料供给。”
“其次,主公派遣的特使还在赶赴长安的路上,在朝廷任命没有下来之前,咱们没有出兵冀州的借口。否则,不仅与袁绍之间的矛盾公开爆发,还会得罪幽州的公孙瓒!”
“诸位不妨想一想。如今我青州出兵冀州该打谁?如果让主公宣布反对袁绍谋夺冀州,冀州战局又会出现何种变化?如果公孙瓒完全占领冀州。对我青州有何利弊?”
“在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前,必须保持静观其变、等候战机的既定策略。耐心等候冀州战局分出输赢,等待朝廷和圣上的谕旨!”
公孙沛的发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被愤怒和热血冲昏头脑的文武官员,开始冷静下来,思考公孙沛提出的系列问题,越想越觉得公孙沛说得有理。
刘存这才站起来表明态度:“诸位,近期内不能染指冀州,理由大家都该想到,唯一可行的是趁兖州群龙无首,尽快拿下泰山郡和济北国,拿下来后不管谁来担任兖州刺史,咱们都会把握主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