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存惊讶地望着眼前这个令他尊重敬服的长者,对他敏锐的目光深感叹服,真想问问他是否真的拥有传说中无比神秘的帝王之术和观人之术。
公孙沛似乎知道满脸惊讶的刘存想些什么,白了刘存一眼,低声问道:“如今洛阳已陈兵十万,下一步你怎么打算的?”
“休息五日,做好出征准备,然后径直杀向长安,能救出小皇帝就救,救不出或者死了也只能说是天意了。”刘存如实回答。
公孙沛连连摇头,似乎对刘存的回答深感失望。
刘存见状颇为纳闷儿,扶额沉思过后似乎有些明白了,试探着问道:“你的意思是,再缓缓?”
公孙沛的脸色这才好看些,抬手把刘存拉近距离,谆谆叮嘱起来:“不但要缓一缓,而且必须尽可能抓住时机,重新整理你麾下所有军队,按照功勋、能力和资历,重新任命各军主将和副将,并形成相互弥补、相互牵制的总体格局。”
“如果你真的志在天下的话,最好能够抛弃青州军、琅琊军、冀州军这些旧称谓,把所有军队聚拢在同一个名义之下……那就是大汉军队,明白了吗?”
刘存彻底明白了,听完公孙沛语重心长的提醒立刻陷入沉思之中,公孙沛见状也不打扰他,轻轻舒了口气重新斜躺下来,对刘存的表现感到非常的安慰。
足足半个时辰过去,刘存终于抬起头,精光闪闪的双眼中满是坚定之色:“占领冀州和徐州之后,咱们的军队数量几乎猛增一倍,确实到了需要重整军队的时候了……”
“如今我唯一担忧的是长安局势,如果已逃到并州太原至黄河东岸一线逐渐安顿下来的袁绍看清长安时局,很可能会及时介入,给咱们制造诸多麻烦。”
公孙沛轻蔑地笑道:“你觉得元气大伤、麾下将士已不足一万五千的袁绍,这个时候还有能力染指长安吗?哪怕袁绍在麾下死忠谋士田丰、审配等人的辅佐下,成功地与于夫罗联合,险之又险挡住十万黑山黄巾的进攻,也不能保证他从此把太原至黄河东岸的宽阔地盘掌控在手中。”
“更加重要的是,不管是袁绍,还是他麾下谋士与将领,都没有你所担心的高远目光,眼下他们能不能顺利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季还两说呢,你担心什么?”
刘存意识到自己多虑了,嘿嘿一笑,虚心说道:“整军是件大事,抛弃青州军、琅琊军这些地域性的称谓,对我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军队的大权自此牢牢掌握在手里,通过领军将领的调整和任命,就能够迅速消除军队中尚未形成的帮派,从而达到相互弥补、相互制衡的最佳效果。”
“可是……咱们该取个什么新的名号代替呢?对此你老人家有何指教?”(未完待续。。)
第二七二章 整合(下)
“主公……”
早就在心中谋划多时的公孙沛微微一笑,建议道:“你打破传统建立起来的新军制不是挺好吗?只需要把军队细分为陆军和水军两个兵种,统统置于大汉军队这个最大、最高尚的名义之下,按照现有师、旅序列重新整理不就行了?”
“比如,你麾下已经扩大近十倍的水军,按照你原来的防区划分,只需在某某水师、某某舰队前面套上个‘大汉水军’即可……至于陆军该如何进行调整,就不需要我再多嘴了吧?”
“可是……这中间有一个难处,就是像我寿山大哥和纪维大哥这类资历深厚、劳苦功高的人难以安排啊!”
刘存摇头叹息,总觉得对忠心耿耿却格局有限的王杞、纪维和耿武等人颇为亏欠,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安置才好些。
公孙沛对刘存在情感方面的犹犹豫豫很是不满,再次撑起身子,严肃告诫:“在推行青州新政期间,你不总是说能者上、庸者下吗?为何在涉及到自己身边感情深厚之人就迷惑彷徨了?”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必须果敢坚韧,雷厉风行,决不能受感情的支配……你若是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必须忍痛做出一个个有利于大局的明智决断,否则……很可能就会因为犹犹豫豫和牵牵绊绊埋下祸根!”
刘存顿时醒悟过来,咬咬牙,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既然如此,就让寿山大哥接替纪维的职务。担任武学院山长吧……纪维大哥转任青州司马。和耿武将军的冀州司马一起。负责两州的地方防务和兵员征召与训练,不再参与军队的具体作战指挥。”
“如此一来,全军各部也能免除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只需要严格训练、奋勇征战即可。”
公孙沛欣慰地点了点头,问出个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重整你麾下陆军,你打算如何处置?”
刘存沉吟一下,如实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不难,把青州军第一到第七师更名为大汉陆军第一至第七师。把琅琊军第一至第五师更名为大汉陆军第八至第十二师,再把所有轻骑兵均匀分配到以上各师,每个师将士总人数调整为一万五千即可。”
“至于来到洛阳的五千重骑兵和留在琅琊继续训练的五千重骑兵,全部纳入我的亲卫营序列,在此基础上成立第一近卫师和第二近卫师,任命颜慎和赵云担任两个近卫师的主将,由我亲自训练,亲自掌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